但是,这是特殊环境的特殊变通,不代表再变通一年就有能力调整,尤其是在政治转型年。我们见到了银行贷款和各地政策实际上是松了一点,但是这种变通是局部性的、短暂性的,并不能够改变中国的货币环境需要正常化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新媒体:有人认为这几个月的成交上升是上半年货币放松的结果,如果随着下半年信贷额逐渐减少的时候,成交不一定能够维持现在的水平,可能又会立刻掉下去。
陶冬:我认为这个反弹是资金对风险意识重复之后的重新入市。因为,信贷本身未必直接有关系,其实有很多钱是借给了铁道和基建,未必投到房地产。我觉得更多是由于银行贷款开始放松了,大家对于政策下一步走势的观点出现了改变,而这个改变使得一部分观望的资金在减价的情况下愿意去买房。
观点地产新媒体:那么刚需对于这次的反弹有多大的作用呢?
陶冬:刚性需求永远是市场的一个因素,而且在某一段时间上面刚性需求可以拉出小阳春。但是,如果看去年全年的房地产成交量,刚性需求只是成交的一部分,我们估计大概占40%。
而且,刚性需求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刚性,有的可以等一年、等三年,取决于你到底为了结婚,还是孩子长大了或者是城镇化。
我的意思是如果光靠刚性需求会有反弹,就不会反弹出2010年的牛市出来。因为,刚性需求一旦释放完了之后,如果限购令不改变,又会到过去的成绩。我认为今年问题成交不大,但预计以后的三年房地产一定要调整。
观点地产新媒体:你哪有关注之前很多地产出台的“短命政策”吗?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陶冬:我觉得地方政府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政策,可能还不止这些,但当被媒体揭出来以后就见光死,于是政策马上又收回去这些动作。
这实际上反应出中央和地方在房地产政策上面立场不同,基调不同,措施也不同,这是由利益所决定的。
地方政府可以说阳奉阴违。但是,另外一方面地方财政要来自房地产,把房地产的卖地收入掐掉就等于掐掉地方政府的命根子。
在财政关系、财政分配问题没有争论之前,在基础设施投资大部分还需要地方政府出资出力的大格局下面,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地方政府的确在偷偷做一些事情,因为财政上面没有理顺,尤其是2009年这一轮基建大跃进的后遗症下面,不得不需要悄悄走向独立。当人饿到快要死的时候,本能就会让他偷点东西,不能用在正常情况下的道德标准,或者纪律简单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观点地产新媒体:一些人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现在也面临困难,所以中国政府为了保持宏观经济向好的发展方向,是会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因此很多人对调控预期还是比较保守的,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