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楼市漫画 > 正文

解决现有住房问题 大众住宅:唤醒沉睡的机会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4.10 来源:瞭望 作者: 赵燕菁

  房市崩盘的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抑制住房价格上涨不正是我们调控政策的目的吗?

    不错,2002年以来,我曾多次撰文呼吁通过切断住房市场和金融系统的联系(针对投机性需求)和开征财产税(针对投资性需求)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这几年提出的多数政策,却与抑制房价上涨的目的南辕北辙。直到去年“9.27”出台的房贷新政,才真正抓住了房价上涨的命门,但已为时太晚——房价已经涨到危险的高度。在这个高度让房价跳下来,将不可避免地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


    抑制价格上涨和让高企的价格降下来,是两个完全不可互逆的过程。这就像控制体重上升和将上升的体重降下来,对身体的损害完全不同一样。我国一线城市的住宅建设成本价上合理利润大约在3000~4000元/平方米,而市场价却高达10000~20000元/平方米。这之间的巨大落差(也就是俗称的“泡沫”),大约就是房价可能下跌的幅度。

    哪怕下跌只有这个幅度的一半,投资性的需求也可能大规模退出房地产市场,并导致巨大的供给过剩。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不仅投资性消费者和已经贷款买房的自住性消费者要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银行也将因为大规模的烂尾楼而无法收回贷款。不要以为开发商倒闭只是他们自己的事,由此而导致的银行烂账,最后仍需全民为其埋单。

    房地产崩盘的可能性,由于最近美国次贷危机和第一季度CPI的猛增而进一步增加。在出口疲软,消费萎缩的前景下,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有可能导致所有经济发动机同时熄火。上一次金融危机,我们是靠房改启动的大规模住房需求,拯救了中国的经济。在面临更大金融风暴的今天,宏观经济无法同时承受房地产市场的崩盘。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已经使宏观经济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新的形势下,防止房地产市场出现价格崩溃,已经成为比抑制房价上涨更为紧迫的政策目标。而比这还要紧迫的,是如何大规模地激活潜在的有效需求,使房地产再次成为宏观经济稳定之“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