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天表示,由于2、3月份CPI增速将继续刷新新高,“未来3个月内加息两次似乎仍是非常合理的折中之举”。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天也明确表示,预计一季度央行将再次加息。
当加息2次都成为“折中之举”的时候,即使出现更大规模的加息也当在情理之中。渣打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昨天预测,三季度前央行可能将加息4次,“最近一次迫在眉睫”。
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天表示,鉴于近期高通胀率以及大量资金流将在3月到期,接下来央行还会加大使用数量工具回笼资金的力度,包括央票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但他指出,加息的空间事实上很小,因为美联储的大幅降息(一周之内降息125个基点)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升息空间。同时,尽管1月份CPI创出新高,但其部分反映了雪灾所造成的供应短缺现象,而使用利率应对这种通胀并不合适。
值得注意的是,王志浩对中美利差对加息的限制作用几乎是嗤之以鼻。王志浩称,利差是需要关心的,但不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利率政策还是应该根据本国经济情况而定,“再次加息100个基点也不会导致国外资本大量流入”。
的确,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在去年9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降息周期,三下五除二,美国基准利率已从5.25%降至3%,几乎“腰斩”。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在去年却一口气加了6次息,从2.52%提高至目前的4.14%。由此,以往阻止海外热钱涌入的最大政策“堤防”———中美利差而今不仅不复存在,1%以上的倒挂反而成为吸引热钱进入中国的一个新的理由,而这也是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