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史翎把一手住宅周边的配套资源分成先行指标资源和落后指标资源两类。
先行指标资源是在开发前到交房时就有的资源,交通就属于先行资源。
一线城市郊区几乎所有新盘广告和售楼处都会告诉你,附近要开通或者已经开通地铁,政府要拉动房地产建设,必须解决郊区的交通问题,因为这是每日往来郊区和市区首先要满足的条件。
落后指标资源是附近居住人口不断迁入并稳定居住后,才会进驻的资源,学校、商业、菜市场都属于落后指标资源。
不论是学校开课,还是商场和菜市场开业,都需要附近有足够多的居住人口,才能正常运营。所以政府通常不会在住宅开发的初期就在郊区居住社区里建学校和商业,而是在5年至7年以后人住满了才会陆续开始。
此外,除了少数大型国有开发集团,绝大部分开发商也没有强悍的“造城实力”—不但建造住宅,还能同步在附近建超市、菜场、商场、幼儿园,和政府协商在附近建质量较好的学校。
这样形成的局面就是,即使早早买了郊区的一手房住进去,三五年的时间内周边的住宅开发还在继续,稳定的居住人口导入不多,周边没有好的教育资源。
在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仍然没等到周围建起好的学校,但这时你必须为了孩子上学而换房了。
市场下跌时买房亏
郊区的一手房开发量大,供应量也最大。由于不断推进开发,在行情好的时候,不断开售的同地段同类型新盘之间会形成比价效应—同一个地铁站附近的新盘,这个月开盘价1.2万元,下个月开盘价1.25万元,再过两个月另一个新盘可能就开价1.3万元了。
周围都是待开发的土地,没有二手房。资源不到位,生活不方便,又没有稳定的周边二手房价格做参考,房价虚高相对严重。
而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比如现在,那里的新房同样有比价效应,只不过比的不是涨价,而是跌价。
在开发商资金压力变大,需要快速销售回款缓解压力时,会调低价格开盘。第一家楼盘降价了,会把周边的买房者吸引过来,其他楼盘的销量将受到直接影响,即使不会马上跟着降价,只要销售压力还在,也会在不久后降价挽回客户。
这种降价的比价效应持续越久,价格跌得越多,还会直接影响周围已经交房入住的房子的市场价格。你房子的市值也会跟着不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