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4年,上海社保资金委托理财模式进一步改革,开始引进第四方经纪人,由经纪人接受受托的证券公司指令操作进行交易。同在这一年,社保基金开始在个别受托的证券公司开展债券交易。
从表面看,社保资金购买国债为国家法律所许可,但这背后同样存在后续风险。“通过国债回购质押,本不许进入证券市场的社保资金就‘曲线’入市,在我们经手的案件中,社保资金存在这种情况。”上海市法院系统人士介绍。
1998年开始,上海社保还采取了信托贷款的模式,基本原理和委托理财一样。前述社保局内部人士介绍,信托贷款只委托给了三家,分别是爱建信托、国际信托和华宝信托。其区别在于,在国际信托和华宝信托,社保资金有独立帐户,而在爱建则没有。
法律界人士指出,没有独立账户,使得社保资金和爱建信托本身的资金混为一体,其资金所有者权益难以保障。而这个爱建本身的运营乱象同样是前几年的公共话题。
而委托贷款是最新的一种模式,是从2004年4季度才开始的。
其基本路径是社保局把钱通过银行给借款人,借款人提供抵押物对应该债权,由银行实施监管。
张荣坤的沸点投资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即社保局借款给沸点公司,沸点公司用这笔钱去购买沪宁高速公路后,反手将公路抵押给社保局。
知情人士介绍,2004年之后,由于国家收紧房地产信贷银根,房地产公司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而社保局委托贷款则相对容易得多。因为其程序相当简单——借款人由社保局选定后,通过银行办理贷款手续。既没有对借款人信用、还贷能力的严格审查,对项目本身的合规性要求亦非常宽松。
由此,一大批四证不全、自有启动资金不足的项目成功地从社保局获得资金支持。审计报告显示,有159.07亿贷款发放给了36家不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
除了多种方式进行资金运营带来的风险之外,社保局内部的架构亦是一片混乱,所谓的内部分工监管形同虚设。
2002年,上海社保局同时设立了社保中心和年金中心两大事业机构,但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金和企业年金如同上海社保局的左右两手。
“我们局就是以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的名义进行社保资金的运作,局里决定如何运作后,有关资金运营的合同,协议盖企业年金中心的章。考虑到社保局是政府机关,以局的名义运作不太妥当。”一位社保局内部人士交代。
据社保局官方网站介绍,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处是社保局一个内设行政业务处室,其职责是制定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的政策;组织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方案编制的有关工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等。
但实际上,这一本应承担内部行政监督职能的处室没有履行其应有的行政监督职能,相反,其所谓的监督职能实质体现在对社保资金投资的项目进行审核上。
据该处室内部人士透露,基金监管处自2000年开始负责基金运营的监管。 2004年4季度,社保局开始搞委托贷款项目,基金监管处负责对资金托管机构处提出的项目的意向书进行审核后报给局领导,同时对抵押物进行审核。
更具讽刺的是资金托管机构,该机构成立于2003年11月。设立之初的职责是对原已经在证券市场上运营的委托理财资金做清理回收工作,但在2004年3季度社保局开始委托理财项目后,其职能非但不是清理回收,反而是继续放贷。
“机构处2004年3季度增加了一项业务就是对委托贷款项目进行项目可行性的分析、论证、办理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后的日常监督管理。”资金托管机构处一位内部人士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