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京的于凌罡“揭竿而起” 提出“合作建房”,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年来,“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涌现,各地都有一些闻风而动,或者久已有心而今随之鼓呼的人。福州的个人合作建房组织也在热火朝天地策划中多次参与土地竞拍。
9.11土地拍卖会,疯动的地价直逼在售楼房单价,在一路高攀的地价面前,“个人合作建房”再次遭到质疑。10月20日土地拍卖会,明萌个人合作建房组织如期缴纳土地保证金,踌躇满志,准备一举拿下17号地块。但土地底价一出,他们就泄气了,9000万元的拍卖底价,出乎他们的意料,也不是这个小型的组织可承受的。可即便如此,其负责人林忠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明,接近200人如期缴纳保证金,支持土地竞拍,已经显示了合作建房者的决心和力量。
他依然信心十足。另一些人却已经开始动摇。
合作建房的理想之路,到底还有多远?
潘攀:合作建房,还是遥远的乌托邦
说起福州的人个合作建房,不能不提起潘攀。2006年,正是他的振臂高呼,才有了后来的合作建房组织。当年,他24岁,充满激情与理想,为了合作建房,他丢了工作,却坚称“不到黄河心不死”;他注册了合作建房的公司,不惜自己掏腰包,购置各种办公用品。时至今日,这个年轻人在合作建房领域的声音渐渐低下去了。对比当初,他说,是因为现在的自己更理性、更务实了。
“当初,有人跟我说合作建房是乌托邦式的梦想,我极力反对。可现在,我越发地觉得合作建房在当前的现状下很难实现。”潘攀分析说,合作建房之所以难以实现,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地价太高了。“地价几乎占到成本的60%,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合作建房组织都没有办法控制这部分成本,即便把建安成本控制在最低,但是总的造价依然很难降下来,因此,从理论上讲,个人合作建房项目能够降低成本的部分仅仅是销售成本。这样一来,合作建房就失去了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有合作者打来电话问潘攀,是否会参与10月20日的土地竞拍,他说不参加。“从9•11拍地的情况看来,这次的地价绝不会低,如此高的地价并不是我们可以负担得起的。”这样的潘攀,已确乎不是当初那个登高一呼的勇士了,“但我依然坚持合作建房的理想,等待时机成熟。”
他所说的“时机成熟”,是说地价的下跌。“据我估计,至少得等到2009年,地价才有可能下跌。”而这样的判断是否准确,现在还不是盖棺定论的时候。但如果,等待政府调低地价,是实现合作建房的唯一机会,那么,这条理想之路,将漫长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