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本币持续升值,是房价滋生泡沫的帮凶。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币升值是必然的,日本、泰国、台湾地区皆如此,这又导致发达国家的资金出于套利目的而大量涌入,外资尤其是海外热钱进入后,主要流向资产市场,股市和楼市是两大领域,从而对于房价泡沫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除了通过本币升值套利之外,外资还看中这些国家中短期内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1985年之后日元的大幅升值,教训深刻。但深重此害的要属泰国。由于泰国资本项目的高度开放,涌入大量热钱,而与此同时,泰国的外汇储备量明显少于外资进入量,从而无法对抗国际投资集团的攻击,当外资集中撤离时,泰铢被逼大幅贬值,股市和楼市泡沫破裂,立即引发金融危机。
与我国本轮经济增长周期同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2002年以来,外资开始加速涌进我国。200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仅1656亿美元,2002-2005年,年增幅依次为28.1%、34.9%、40.8%、51.3%。2005年7月汇改后,继续快速流入,2006-2008年年增幅分别为34.3%、30.2%、43.3%。2006年2月底,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认为,从2003年算起,目前国内的海外热钱总量高达1.75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这么多热钱在国内潜行,尤其是部分进入到房地产市场,对于推高一线城市的房价有一定作用。不过,我们原本资本项目就没放开,外资进出不方便,此外政府又做了两件好事,致使热钱推升房价的能量有限。一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过程断断续续,自2005年汇改以来,2006年至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每年的升值幅度分别为6.8%、6.9%、3.4%、0.1%、3.1%、5.1%、0.3%、2.9%和-0.36%,2014年底较2005年汇改前,七年升值三成多,相比当年日本小得多。
第四,投资投机需求旺盛,是房价泡沫的制造者。离开了强劲的投资投机需求,任何一个房地产市场都不可能产生泡沫。香港楼市几乎每次大涨,都跟投机之风盛行有关,这个特征全世界最鲜明。在房价飙升的1987年-1989年,台湾地区全民投机炒房,即使是1989年紧缩贷款之后,投机依然狂热,投机者甚至向地下钱庄贷款炒房。日本的情况类似,区别在于除了民众炒房外,企业投资的热情亦很高,一方面日本经济增速下降,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积的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大企业与银行关系密切,很容易贷款炒地皮,同时还有大量资本到国外进行投资,包括去美国和东南亚。泰国的投机主体是海外热钱和国内企业,海外热钱规模较大,涌入楼市,企业由于贷款成本太高,不愿做实业,而对投资楼市与股市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