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说房
购房者永远是弱势群体
——石碣镇公务员吴宇(吴宇博客,吴宇新闻,吴宇说吧)(化名)
据了解,吴宇一好友于2008年在东城某楼盘购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小高层。由于关系要好,所以想同住一个楼盘。今年吴宇多次前往该楼盘踩盘,并于不久前相中一套130多平方米的单位。
“那天无意间获悉楼盘搞促销团购活动,所以就报名参加了。”吴宇对记者说,当他准备下定时,销售人员突然告知楼盘不接受公积金贷款,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商业贷款。本以为烦心事过后,可以高枕无忧等交楼了,结果又冒出另一件烦心事。吴宇表示,刚刚接受商业贷款,销售人员又偷偷告知,现在销售的产品过段时间才有预售证,如果担心可以不买,等预售证出来再买。“现在不买,以后就不是这个价了,而且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单位。”销售员语重心长地说道。
终于吴宇还是硬着头冒险下了订金。“购房者永远是弱势群体。”这就是吴宇购房感受。
公积金没有想象中好用
——某东莞分公司经理冯经理
“根本无法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优势,许多时候有公积金等于没有,购房只能选择商业贷款。”冯经理告诉记者。
据介绍,以前他和公司各每月交400元,两三年下来只不过交了两万多元,咨询住房公积金中心至多能贷30万元,这与高房价下的住宅总价相差甚远,如果贷款数大于30万元,还要确保月缴金额不能停止和变小,这对于随时有变动可能的他来说,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冯经理认为,缴纳公积金基数小是主要原因,试问除了公务员和教师,又有多少工薪阶层月缴公积金超过1000元呢?所以这公积金根本无法解决他的住宅问题。
有钱先拿回家建房
——某广告公司业务员刘天德
“来东莞打工已经有五六年了,虽说也曾动过在东莞购房的念头,但这念头始终是一晃而过。”刘天德告诉记者,不是不想在广东置业,而是他的心首先属于家乡,其次才属于“第二故乡”东莞。
刘天德表示,多年来,他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在家乡盖一幢三层楼的房子,让父母体体面面地搬出已经居住近20年的老房。所以直至今日,他还坚持每月寄1300元回家,因为很快就可以筹足先建两层楼的钱了,剩下一层等有钱了再建。
说到这里,刘天德笑了一笑。他表示,与城市里的房子相比,家乡的房子值不了几个钱,但怎么说也是“独栋别墅”呀。况且,那里怎么差也是老家,同时还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这是东莞永远无法超越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