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卖万科其实还有以下的“卖”点:虽说万科成为国内房地产界的第一品牌,但王石认为这个“第一”有点虚,因为没有把国营开发商计算在内。从商品房开工面积来看,万科占的比例并不高,而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海尔、康佳、三九销售额已经上百亿。万科为什么落后了?王石一针见血地指出,万科的核心竞争力正面临挑战,市场营销与物业管理方式被模仿,万科需要再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形成规模,形成区域市场垄断。
然而,土地问题是万科的一大难题。当时万科不太容易拿到一手的好地,大多在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带,如果能拿到和附近项目同样的地价,万科每平方米商品房的成本价格至少能下降500~1000元。或许,在那时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品牌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土地和资金绝对是任何地产公司在任何时候最基本的要素。万科觉得在这两方面还做得不够。王石最迫不及待地要为万科换掉大股东,就是为了万科能更好地发展。
就在这时,华润浮现在了王石的眼前。华润之名源于毛泽东的字“润之”,成立初衷是解决新中国建立政权后党的经费来源。1948年成立于香港的华润集团,属于国务院直属企业,2000年总资产就达到500亿港币。最重要的是,华润在香港联交所还有5家上市公司。而且,早在1994年华润就通过收购北京华远切入北京房地产市场,北京华远是北京西城区为旧城改造而设立,拥有令同行艳羡的政府背景和土地资源。华润收购华远70%的股份后,以北京置地名义在香港上市。在王石看来,华润有钱、有地,还有文化,显然非常符合自己心目中“嫁人”的对象。
刚好,那时华润正全力向内地拓展业务,目标直指“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也迫切需要和内地的房企合作一把。华润非常欣赏万科的品牌和管理团队,时任中国华润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宁高宁对万科的评价是:“万科从专业化的管理到市场的影响力都是很强的一个公司。”华润的动机很明确,华润就是想借万科进入全国房地产,并获得万科的中国本土管理资源,将当时中国地产业中的华远和万科两个知名公司组合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集团,形成地产业中的“航空母舰”。
然而,就是这般一拍即合、情投意合的“情侣”却最终因为“婆婆”深特发的临阵“放鸽子”一拖就是三年,直到1999年,深特发领导换班,万科、华润才有了联姻的机会。可是,2000年走进了“婚姻殿堂”的万科与华润没有了外界干扰,内讧却开始了。“别了,老东家”的王石愉快心情也没持续多久,问题就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