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口水战骤然升级
北京的楼价到底是涨是跌?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听到了不同的说法,如今围绕着北京房价的争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而就在三月底,随着北京市社科院一份蓝皮书的出台,一场房价口水战骤然升级。
3月31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北京蓝皮书》系列报告,认为北京目前的房价仍在上涨,到2010年大量保障性住房上市后,房地产市场才会出现真正的降价。两天之后,房地产商、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就在其博客发表一篇近5000字的文章,从住房是否算是刚性需求等四个方面质疑了《北京蓝皮书》的观点。随后,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戴建中也迅速撰写了一篇文章,反击任志强的质疑。一场关于如何对房价进行科学统计以及房价走势的辩论激烈上演。
在戴建中和任志强的辩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建海加入了戴建中一方,他认为,任志强对《北京蓝皮书》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曹建海:“因为戴建忠的报告,给小阳春注入了一股冷气,给消费者可能提了一个醒,所以这样可能以任志强为首的开发商恼羞成怒,他们就围攻戴建忠,希望就是改变这样舆论不利的局面,这是最重要的。”
曹建海认为,表面上看,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拯救房地产市场,在税收、信贷、入户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房地产的成交量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大,房价的下跌也呈明显减缓的态势,有的项目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楼市开始真正回暖,而是很多房地产商的自我炒作。
曹建海:“在我看来就是开发商的炒作,主要有这么四点吧,四个手段,这次小阳春对开发商来讲,站的舆论的制高点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次才出现了任志强跟戴建忠的大辩论第二点应该说是就开发商通过,就是房展会,通过楼盘,就是订购会,那么它可以请大量的房托,来营造这种就是热闹的气氛;第三个情况可能就是我们最近听到的假按揭的现象,那么甚至它可以通过零首付来吸引消费者。”
曹建海对于当前楼市小阳春将会持续下去的质疑,与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的看法不谋而合。
财经评论员叶檀:“因为房地产复苏的话,它取决于很多因素的,绝不是说在半月以内成交量有所反弹,它就可以说复苏的。那么我们想这个宏观经济跟它的一些货币政策这方面都要配套,然后,它各方面的可能内部需求到投资需求都要跟上,那么才能说有一个复苏的可能,而且真的复苏的话,它还要看连续几个季度整个的成交量比较稳定的恢复,我认为现在这个情况恐怕离复苏还远一点。”
在对最近一段时间的成交量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叶檀得出了结论,她认为,目前楼市出现的小阳春将会非常短暂。
叶檀:“我们看到房地产开发商在继续向地方政府要一些政策,我想如果说房地产市场真的那么好的话,那么所有的这些政策都不必推出了,那现在只是说我甚至认为联想要恐怕是从成交量跟四月份一手四月份的数据矿怕又会有所下降,所以我觉得这个小阳春恐怕是非常短的一个小阳春。”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曹建海大胆推测,在未来两年内,中国的房价还有40%到50%的下降空间。
曹建海:“我认为就是有三个原因不支持这种房价上涨,就是一个是供求格局,像北京市的房屋,那么现在看来就是是远远过剩的,那么第二点就是,就是经济形势不支持房价上涨,那么现在处在一个下滑周期,那么第三个原因也就是居民收入跟房价之间的差距,仍然是过大的,所以房价收入比,那么房价收入比现在北京按照一万四千块来算,按照90平米,这样一个小户型来算的话,北京市现有家庭收入大概是6.9万,这是大约是20倍,所以说按照这样一个倍数,这是远远超出国际水平,美国80年到2000年这20年,美国的房价收入比都是3倍,所以这三个因素,我认为就是都不支持北京的房价上涨,所以我认为,也许过了这个小阳春,那么很快就会面临严冬。”
半小时观察:“掩耳盗铃”要不得
在楼市交易冷清的当下,制造种种借口哄抬房价,甚至组织房托来制造小阳春假象,成了一些开发商的集体选择。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习惯了暴利生存法则的开发商,遭遇市场寒冬之后,他们并没有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降价让利积极顺应市场,而是用各种方式散布假消息,让尽可能多的购房者上钩,以牟取最后一分利润,他们认为这就是自救,就是自己安全过冬的秘方。
然而,我们奇怪的是这些开发商荒唐的想法,恶劣的举动,并没有受到任何管理部门的制止。依据《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也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对经营者虚假宣传行为也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并制定了相应处罚规定。依照这些法规,显然不少开发商的行为已经触动了法律底线,他们已经不是在吆喝,而是在使妖术。
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房地产的确扮演了关键角色,尤其在百姓消费中占了大头。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纵容某些开发商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如果把欺诈当做楼市回暖的动力,地产泡沫难免还会卷土重来。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想、李锦、井天增 摄像:刘勋、贡存、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