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证券市场走势有几分相似,中国房地产市场也由今年初的“沸点”状态急速降温。截至目前,市场萧条的态势仍在延续。尽管自第四季度以来,政府加大了救市力度,各主要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略有回暖之意,但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先行指标依然不很乐观。
与上一波房地产市场低迷行情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中央政府推出了前所未有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大量中低价格的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在今后二、三年中陆续入市,这势必“摊薄”住房的平均价格,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将由此改观,高房价时代亦或渐行渐远。
市场拐点的出现
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形下,“地王现象”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开发商们的定价理念并不完全是依照成本加利润原则,而是主要参照周边项目的房价。当市场极度亢奋之时,相当一批开发商开始具有了“超前意识”,即不要看眼前的房价如何,而应预测未来的房价怎样。一批无畏的开发商在拿地上异常大胆,地价高过房价(每建筑平米的地价超过周边在售的楼价)的“地王”不断刷新纪录。
在竞标地王中,获得金融资本支持的上市公司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大多成为了“地王”争夺战中的胜出者。中信证券地产行业研究员段海瑞认为,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是,上市公司拿地对股价有直接促进作用,不仅可增加净资产和估值,还会有利于再融资。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高价拿地的上市公司热烈追捧,房地产股成为了股市中最为热门的板块,而地产公司的新项目增发融资往往成为重大利好而令股价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