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整一周年来,深圳房价从全国涨幅第一变成全国涨幅倒数第一,楼盘成交量倒退到10年前。而在此次秋交会上,关外房价裸奔、关内房价假摔,持观望态度的市民仍有增无减。
置业者究竟观望到何时才可出手?开发商小心翼翼的降价到底是在等什么?在今年的秋交会现场,本报推出“置业,该不该出手”、“珠三角地产如何破局”、“珠三角(城市)房地产发展论坛”三场论坛,邀请专家、开发商和知名网友面对面讨论,从多角度呈现深圳楼市的现状、变化和未来趋势。
“等政府救市时再出手”
来自国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秋交会5日的新房成交量分别为80套、51套、46套、64套和76套,日均成交63套,又出现了明显下滑。虽然比去年秋交会的成交好,但大大逊色于今年春交会日均150套以上的成交量,更是只相当于2005年之前楼市正常时期的1/4———新房日均成交在250套以上。
“深圳每天的新房成交量在100多套徘徊的话,这种时候永远是底部,只有成交量稳定在每天200套以上,才有可能出现回暖现象!”德思勤总经理徐治政分析称,房价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供大于求则价格上不去,而从2008到2012年,政府每年要推出10万套经适房,从供求关系来看,价格很难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