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7日到9月9日,被万科(000002)公开澄清为“网友杜撰”的《万科松山湖会议纪要》,“风靡”整个房地产业内,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必读文件”。
“心照不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他的“读后感”:没有必要去追究这个材料是否真的出自万科,但其中的大部分策略我都认可,实际上很多房企也是这么做的,出货回款、积累资金等待地价下跌、降价利于市场长远发展,以万科为首的主流开发商已率先行动了。
9月9日万科公告,公司2008年8月份实现销售面积47.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32.8%和35.2%。业绩压力尽显。
上海北孚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刘光东指出,对有全年业绩目标和销售压力的主流开发商来说,剩下的时间已不多。如果说年初极少数开发商通过小幅度优惠试探市场的话,如今只剩下“金九银十”的最后机会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主流开发商选择各种方式调整价格出货,没有试探的机会了。
另一方面,曾经被主流房企炒得火热的土地市场上,已经不见了曾经争相夺取地王的主力们,土地流标频现,拿地的多是些曾经很少露面的中小房企。
上半年,万科新增项目主要依靠合作获取;金地集团(600383)“在2008年并未扩大土地储备”;招商地产(000024)也仅新增了两个项目的土地储备。
主流房企“多卖楼不(少)买地”的背后,隐现大鳄们回笼资金准备过冬的默契。
出货,抓紧出货!
万科这次又做了回“带头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