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上,二手房是真正的主导者,二手房交易量占这些国家整个房地产交易量的80%左右,而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40%。可见,中国的二手房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国外投资基金看准中国地产市场,也一定不会忽视二手房市场潜在的商机。专家估计,目前在房地产二级市场有一半房地产中介或经纪公司含有外资成分;在高端置业顾问领域,外资成分企业居多。
“新限外令”旨在防止外资通过中介进入炒房领域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房地产中介机构海外融资加快,限制外资将降低中介行业的竞争力。以韩国为例,前年它面临高房价问题,政府出台二手房转让征收30%高税政策。该政策既遏制了房价,但也带来了二级市场的萧条。
政策从抬高外资投资门槛发展到投资、经营全线戒严,火药味越来越浓重。虽然“新限外令”是一个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对产业经济发展起指导作用,并没有2006年的“限外令”来得直接和猛烈,但从中不难看出政府监管外资的态度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不难预测,紧随其后的政策将越来越严厉。
诱惑难挡 停不下逐利脚步
去年“限外令”重点对境外个人投资房产设定了较高的门槛,但外资依旧火急火燎进入房地产。
地产金融专家孙飞分析:随着外资私募基金在房地产领域的深入,资产及股权收购成为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投资方式。2007年,外资私募基金的投资路径已由原来的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转变为以写字楼、工业地产和商铺为主的资产收购。这是外资私募基金在严格的宏观调控与房地产“限外令”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选择的优化路径。
今年1月29日,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斥资3000万美元,高调入股上海中凯房地产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持有其25%的股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今年2月首次以开发公司法人的身份,与永业集团共同投资近13亿元人民币合作开发上海市中心高档楼盘。新加坡腾飞集团以1.66亿美元收购上海市中心区域的海洋大厦;麦格理银行8亿元收购上海新茂大厦;高盛8.9亿元购入百腾大厦。
据业内人士透露,著名私人股本基金“凯雷”还在中国寻找收购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的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