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1、社会一直笃信房价是由政府与开发商联手把控的,难道现在它们不想把控了?但愿这次房价下滑,能够让社会更加相信房价具有客观性,客观性并非不能改善,只是改善的方式不一样,不是直接针对房价,而是针对导致高房价的原因。
2、最近有个很好的案例,特别有说服力。政府决定让保定成为政治副中心,保定楼市立刻逆势上扬,很显然是政治副中心的预期促成了保定楼市如此局面,但这个病态的社会却批评“楼市添乱”。我觉得这种批评声音与整个社会对楼市经常性判断失误如出一辙,本末倒置、因果关系错乱。这些年楼市过热就像是人生病一样,身体有炎症了,楼市出来发烧一下很正常,说明社会经济有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可惜,我们把太多的抱怨甚至是仇恨倾泻于楼市、房价,忽略了GDP速度太快、城市化进城太快、农民的土地利益被转移形成了房地产的超额利润、货币发行太多等根源性问题,若干年前我曾经写过《别把经济污水都泼给房价》,很少收获认可,基本都是否定、批评的声音。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是个客观进程,与改革开放时候家电的地位是一样,不是人的主观随意性,为什么要否定这个客观进程?人要做的只能是怎样操作好这个客观进程,不能因为楼市有问题就否定一个客观进程、否定一个产业、一个工具。
3、社会应该给房地产一个正常的名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一个产业,在它没有出现类似数码技术后胶片产业那样的“夕阳窘境”,它具有生存理由,整个社会弥漫着恨其不死的氛围,把经济问题完全政治化、情绪化,这是楼市问题无解的根源之一,楼市的快速发展聚焦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值得管理层好好思索。
4、我觉得我们在审视楼市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价值观错误,我们经常不认可体制、经济政策带来的必然性结果。我们先不去讨论体制合不合理,而是一旦选择如何做的时候,必须承受它带来的相应结果,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我们现在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置在批判现象、结果上,有意无意地忽略问题的根源。
5、楼市的良性运行需要一个文明平台,楼市的混乱与社会给予它的不文明有关。例如社会批判政府土地财政的时候,更多地是道德层面、政府自我约束层面,而没有看到政府作为土地的物权人寻求土地收益的本能,所以批判变得没有意义;再如,我们没有空置房的定义,但社会传导起空置房数量、空置率泰然自若,甚至专家都不觉得是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定义小孩子上学年龄,就贸然说失学儿童数量,相信社会早就觉得是问题了。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