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制度改革迈过30年 须再上台阶
中国住房制度目前仍不清晰,还处于既有福利又有市场的管理状态,而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以市场为主导。中国住房市场发展这么多年后,确实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应当包含着所有人,即大家都应当在一个尺度之下,都服气认可的一个住房制度安排,首先就是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框架。
1988年初,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推开,如今已经过去整整25年。回顾历史,房改作为“房改、医改、教改”的三大改革之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波及家家户户,与中国经济可谓息息相关。可以说,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出经济范畴。
按照教科书上的定义,住房制度改革是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制的改革,是指对传统的福利分房制度进行变革,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机制的住房体制,实现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
与其他各项改革一样,住房制度改革也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调整中逐步展开,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密切相关。有人根据相关重大决策出台以及实践中执行的效果,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分割为三个10年,即1978-1988年的探索试阶;1988-1998年在全国逐步推开和深化阶段;1998年至今实行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阶段。
“如今中国住房制度仍有多方面需要改革。”著名经济学家、房地产研究专家李开发早在2009年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大力向媒体阐述。他指出,住房涉及面最大,涉及家庭生活的全过程,社会关注度最高,反响也最大。
李开发认为,在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历程中,住房的税收制度,住房预售制度、住房信贷制度、住房土地供给制度、抵押贷款的评估制度等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排除干扰,深化改革。
在他看来,一个完善的国家住房建设制度,它至少要解决八大问题:一是现有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问题;二是城市相互之间人口流动就业居住问题;三是城市化过程中数亿农民进城以后住房问题;四是农民进城后大量土地荒芜与原住房闲置问题;五是在不同城市中申购保障性住房的标准问题;六是对多套住房持有的管理与调整规范问题;七是农村与城市相关制度的衔接问题;八是现在住房状况与新住房制度衔接问题。
王珏林尖锐地指出,就住房制度本身而言,中国住房制度目前仍不清晰。
“实际中国住房制度还处于既有福利又有市场的管理状态,而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以市场为主导。”他认为,中国住房市场发展这么多年后确实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
“制度建设应当包含着所有人,即大家都应当在一个尺度之下,都服气认可的一个住房制度安排,首先就是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框架。”王珏林重申道。
小产权房清理或是改革突破口
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农村土地制度应当有一次改革,以求解决并保证农村、农民、农业的利益,在这三个利益得到保证之下,再考虑一个突破,就是集体和国有土地市场的统一化。
王珏林认为,简而言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涉及两大方面,其一是土地,其二是住房本身,这两者纠缠在一起,让问题更为复杂,改革难度也陡增。
“以小产权为例,就涉及农村土地改革问题。”王珏林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农村土地制度应当有一次改革,以求能够解决并保证农村、农民、农业的利益,在这三个利益得到保证之下,再考虑一个突破,就是集体和国有土地市场的统一化。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旗下REICO工作室的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1995-2010),全国小产权房竣工建筑面积累计达到7.6亿平方米,相当于同期城镇住宅竣工面积总量的8%。而业内有人士猜测,目前全国小产权房面积可能高达60亿平方米,其体量之大,远超想象。如何破解此痼疾,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