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动
推动债市发展
高储蓄导致的投资需求也体现在我国股市和债市市值的大幅扩大。过去10 年,我国A股总市值从2000 年底的47212亿元上升到2010 年底的263138亿元,占GDP 的比例从48%上升到66%,债券余额也有大幅增加。
央行最近公布的有关社会融资总量的数据显示直接融资的比重在增加,而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的比重在减小。这种金融脱媒现象当然有政策的推动的作用,但和人口结构也有一定关系。过去10年,年龄在35-64之间的高储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3%上升到42%。高储蓄人群占的比重上升,意味着整体投资的风险偏好增加,更多地追求银行存款以外的风险较高、回报也较高的投资工具。
往前看,高储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继续增加,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高储蓄人群本身结构也有些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增长尤其有利。年龄在35-54间的人群估计在2010年达到顶峰,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26%上升到 2010年的31%,未来10年将逐渐下降。年龄在55-64岁间预期快退休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逐步上升,从2010年的10% 增加到2020年的12%,2025年的15%。这两组人群的风险偏好不一样,预期快退休的人群风险承受力低,一般更倾向于固定收益类投资,而不是风险较高的权益类投资。所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既是发展多层次融资平台的需要,也有适应人口结构变化,提供多种投资工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