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气氛很紧张。销售一次又一次打电话,连选房也就两分钟时间。”小王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态。小王称,销售人员还承诺,“远洋不会降价,如果降价了,肯定会补偿差价”。
容不得更多考虑和犹豫,业主们纷纷交下5万元定金,选好了房。三天后,买主们交首付款。此时,他们才第一次看到销售合同。小王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当时的选择,要么全盘接受,要么不签,同时损失5万元定金。
大多数人只能匆忙选择前者。维权者们说,随着楼市价格几度狂涨,就算知道合同是霸王条款,但“你不签合同,自会有别人签”。
双重打击
以为随后就安心等着收房的业主们,等到的却是楼市调控的连续打击。
2010年4月首轮调控政策落地,要求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北京楼市成交量随之一路下挫,购房者观望和徘徊气氛浓厚,也有不少楼盘进行让利,价格出现松动。
当年9月底,第二轮调控政策发力,首套房首付一律调高至30%。4月买房的这一批业主,均“被调控”,他们都需要在楼盘封顶放贷前再凑出20万到30万元不等的一成首付款。
“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几个月里怎么挣得出几十万?”小王夫妇双方家境都不宽裕,再拿不出一分钱来了。
此后一线房企在京楼盘中有45%的楼盘降价,半数房企打折促销。2010年10月,与“远洋一方”位置相当的“远洋新悦”开盘,成交均价每平方米不过1.8万元-1.9万元。不过,销售人员认为两个楼盘并不具有可比性。
2010年11月,“远洋一方”二期北润园9号楼开盘。参与“维权”的宋冰以2.5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9号楼2单元的一套小户型。2011年1月3日,刚刚签完合同的宋冰却听到让她“崩溃”的消息:“远洋一方”对9号楼的1单元进行促销降价销售,降价幅度在4000元左右。
“我感觉被严重欺骗了。”在宋冰看来,明明是同一区位、同一户型、同一栋楼的房子,相隔几天时间便大规模降价,对已购房业主而言极不公平。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分析称,不排除这是因为随着调控政策发力和信贷收紧,不少开发商资金链紧绷,往往利用预售政策的便利,随时以各种方式放出一些打折房进行变相融资,实际上,开发商这样的做法,去年年底以来尤为普遍。但远洋地产认为,对于个别项目的阶段性促销,是区域公司根据市场环境、消费者和客户需求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的,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几乎在降价的同时,“远洋一方”又推迟了售楼时承诺的楼盘封顶时间。维权代表陈旭(化名)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远洋一方”对其宣传的项目封顶时间为2010年12月底,根据银行放贷规则,此时业主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尽管根据第二轮调控政策,当时首套房首付比例已提高,但大多数银行仍有7折利率优惠。但封顶时间延迟至2011年5月,新的政策又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