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重庆和上海启动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成为国内几乎所有报纸、网站的头条新闻。
曾有财税专家向记者指出,房产税不过是一个“小税种”,近年来却不断引发“大讨论”。之所以如此,在于人们对房产税调控房价的作用寄予了过度的预期。“这其实是一种集体误读。”
在重庆房产税新闻发布会当天,黄奇帆也坦言,重庆开征房产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调整收入分配的意义大于调控房价的意义。”
黄奇帆表示,重庆试点开征房产税,大的着眼点是为“健全中国的财税体系”探路。在他看来,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财税体制应该既包括生产环节的交易税种,也包括财产环节的持有税种。重庆试行房产税之举,在于完善后者。
至于房产税能发挥怎样的调控房价的作用,黄奇帆表示,“最大的作用就是体现在遏制炒房方面。”房产税是对房产持有环节征税,税负成本不能通过交易行为转嫁,因此,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把高房价压下去”,但必定会对高房价起到“遏制和收敛”的作用。
在重庆房产税试点新闻发布会上,黄奇帆数次对“炒房”问题语重心忧。在他看来,炒房最大的贻害,是“会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恶化,贻误整个经济大局”。
就在赴重庆采访前一个月,《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在中国炒房客的“大本营”温州蹲点调研。所见一幕从侧面印证了黄奇帆的担忧:这个昔日的“中国民营经济之乡”,如今几乎找不到一家不沾染房地产投资的实体企业。打火机、眼镜、服装鞋帽、电器制造等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大小老板“群体性不务正业”,将大量产业资金用于炒房、炒地,使温州实体产业陷入“空心化”之局,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乏力。
沿海城市的“前车之鉴”,让眼下正谋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心有忌惮。就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重庆房产税改革,集中体现了政府“剑指炒房”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