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0年1月份下旬的到来,“国十一条”威力彰显:榕城一线中介品牌交易量纷纷下降,个别企业降幅达六成。然而与此同时,福州二手房价格却依然坚挺。
回顾2009年的二手房市场,按照交易量的上升和下降,最终呈现出一个以三四月、六月、十一月为峰值的“W”状行情。三大峰值和三大低谷,令2009年的二手房成为多年来悬念最多的一出戏。无论是业界还是专家,或是政府发言人,都将2010年房价的“稳定”摆在案上,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2009年之后,“稳定”这两个字能否如人所愿,真正给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都带来实惠?
2009市场回顾
“波峰”“波谷”成因各异
在分析原因时,我们发现造成三大交易高峰的原因各异,包括政策宽松、政策到期、利好消息、市场需求变化等。而在高峰之后的“波谷”,其成因却基本类似:都是由于房价上升到一定高位,或者相关政策或消息出台,导致民众的观望情绪。
→小阳春VS五月寒
点题:“小阳春”的楼市,开发商的起死回生抢尽了眼球,而在二手房市场,回暖的迹象更是润物细无声。然而就在开发商挺进高歌之时,二手楼市在四五月间却经历了一次小小的回落。(本报2009年5月17日B44版曾作报道)据各大中介统计,这次回落造成了交易量下降约15%。
波峰成因【关键词:刚需释放】
福建知名地产专家刘福泉认为,“小阳春”的主要成因有三:一是2008年被压抑的刚性需求爆发,二是广大老百姓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看好,三是房价经过2008年的调整,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
波谷成因【关键词:短期观望】
“小阳春”带来的不只是销售量的上升,更使楼市开始了涨价的势头。对于习惯了低价的购房者来说,突然拔高的价格开始触及之前的房价上限。“假按揭”等新闻,也开始见诸报端,更加重了公众对房价的质疑。种种原因之下,短期的观望情绪果然给敏感的二手房市场带来了一个交易波谷。
→红六月VS八月回落
点题:六七月间,福州不少品牌中介公司都已经完成了原定的全年业务量。但从7月下旬开始到八月上中旬,二手房楼市就像气球漏了风,交易量突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