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福州楼市迈入“万元时代”的可能性分析
究竟是什么支撑起福州的万元房价?海西的利好逐步实现,支撑万元房价的经济基础已有期待,土地市场和市场供求的一路高歌,福州楼市万元楼房已不再稀奇,但业界对福州房价短短一年间急速攀升至“万元时代”也表现出了担忧,毕竟,“有价无市”的历史教训还历历在目。
A 海西经济效应
担忧:过分强调“海西”效应,透支楼市升值空间?
“在海西国策的背景下,经济的繁荣是支撑福州万元房价的基础。” 福大房地产研究所教授刘福泉认为。
据了解,随着海西国策的落地,到2008年,福建经济增速已连续七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超过4000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目标。
而促成此轮房价的全国性普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密不可分。正如正祥集团执行总裁江映辉所言,“此次房价的新一轮飙升,还源于国家4万亿救市政策和信贷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房地产商品不再只是自住消费品,而充当起流动资金的投资品。”
但是,一旦政策面、资金面发生变化,此次楼市的回暖根基是否还能依然牢固?业界也提出了担忧。毕竟,海西效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楼市过分强调“海西效应”,急速提升房价,无疑在透支福州楼市的升值空间。
B 供需关系结构性紧张
担忧:“万元房价”来得太快,观望苗头重现?
今年上半年福州楼市刚性需求集中爆发,进入七月以来,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缺货,供不应求成为最近楼市的关键词,但成交量下滑的同时,产品均价却在稳步上升。缺货、高端产品扎堆导致了福州楼市提前迈入了“万元时代”。
从2003年起,福州的房价就进入到快速上升阶段,不到五年时间几乎涨了三倍,尤其在近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江映辉分析说,2003-2004年福州的均价在每平方米三千元左右,2006-2007年涨到五六千,翻了个番;到2008年初第一次冲击到八千元水平。可经过买卖双方的几轮博弈,当时的福州楼市陷入了长达近一年的观望期,开发商也因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市场永远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当价格背离了价值,大多数人选择观望时,价格难免面临下调局面。今年5-6月份刚性需求的井喷,恰恰反映出福州现实中比较能承受的房价水平。而进入第三季度,随着房价的持续走高,成交量开始呈现明显下降。
2008年“有价无市”的历史教训还历历在目,而目前市场上观望情绪的苗头已然重现。谨慎对待“万元时代”,毕竟在经历过“过山车”式的房价巅峰与低谷之后,稳定健康的楼市才是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