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房地产成交继续下降
从目前房地产实际情势来看,如前面所述,一方面,房价在短期内还将继续上涨。但另一方面,从6月份房价开始出现真实性上涨以来,7月份便开始全面性出现了预示房地产市场回归调整的前兆。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646万平方米,环比6月下降了近20%,商品房销售额3800亿元,环比6月下降了14%。
数据显示,7月份,北京共成交现房商品住宅4207套,期房商品住宅销售套数为12840套。其中,成交期房商品住宅环比下降10.5%。除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后,期房商品住宅签约套数为10862套,日均350套,较6月份日均385套下跌9.1%。这是继5月之后今年出现的第二次回调。上海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4万平方米,相比上月减少了5.37%。从2009年开始持续了6个月的上涨后,首次出现成交量下跌。广州网上签约售楼数共计6653套,比6月网上签约10502套大幅下降36.6%,更只有5月量的一半。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54.83万平方米,环比6月份下降17.4%。广州和深圳,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成交下降。在广州,6月份环比下降16%。
7月份,保利、复地、富力、华润、金地、绿城、万科、雅居乐、招商、中海这十大标杆房企,销量总量为250万平方米,环比6月下跌26%,成交均价为1023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
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价升量跌”局面,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诸多城市,一方面房价还在继续上涨,但另一方面成交量还在继续下降,且下降的幅度在趋大。如北京,最新统计显示,8月上半月,共成交现房商品住宅1026套,日均68.4套,较7月份日均135.7套下降49.6%,现房成交量下跌了近五成。
正因为房价上涨,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加息等措施,提高资金成本,打击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可以预期的是,将来成交量还会继续下降。这些意味着,在房价上涨的同时,房地产已经卖不动,滞涨正一步一步地朝我们走来。这种滞涨,往往预示着阶段性调整即将来临。
房地产新一轮调控信号已经出现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伴随房价继续上涨、滞涨迎面走来的同时,在各地存量并没有有效消化、供求矛盾依然严重的基础上,新的供应还在继续增加。
一方面卖不动,另一方面供应继续增长,而且,已经露出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控的信号。这种情况,无疑将使已经开始出现滞涨的房地产市场更将是雪上加霜。
客观而言,房价持续且快速上涨,将导致的后果将严重,一是遏制刚性需求释放,使许多购房者重新逐渐从恐慌中回归理性,再次进入观望期,二是诱发政策调整。
事实上,进入7月以来,对于房地产市场,新一轮调控的信号频出。
一方面是,近一个月内,央行、银监会、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六部委,先后对房地产市场发出加强监管的信号。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银监会重申严格执行在实际操作中已有松动的二套房贷政策标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收紧房地产个贷。此外,财政部也发布了预警,认为有大量流动资金涌入楼市,有可能催生新一轮房地产泡沫的危机。
而且,据媒体报道,自7月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两度召集会议,邀集官方和学界人士研讨房价上涨和“地王”现象。在7月21日国务院召开的座谈会上,部分学界人士认为应当立即进行调控,控制房价上涨。有关机构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在继续稳定现有政策的同时,对部分房价上涨较快城市采取措施,防止房价上涨全面蔓延。
另一方面是,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微观”层面的调控,整治捂盘、囤地、抬价等违规违法行为,影响供应和未来涨价预期。如北京市政府要求楼盘必须明码标价,上海市政府于7月中旬出台《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暂行规定》,首次规定商品房的销售方案须经备案并在售楼场所予以公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尽快申请预售,房管部门应尽快审批等,以遏制开发商“少量多批”、“捂盘惜售”的做法。上海市政府公开重申,严格执行实行多年的“3万平方米”规定:即商品住房项目超过3万平方米,确需分批预售的,每次申请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
这些,很可能是政府将再次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信号,尤其是,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一轮严查“地王”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