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是非”的有想做得更大的银行,或者同一银行下不同支行,甚至同一支行下不同信贷员,大家都是要“抢饭吃”。
“返点的比例是银行返给我们客户经理,比如我们银行是千分之八,然后我们再返给中介。”一位南方股份制银行的房贷客户经理向本报记者透露道,“你要返多少给中介,就看你自己了。”
“你和中介的关系好坏,也看自己本事。反正蟹有蟹路、虾有虾路,当然中介不仅仅是看你返利高不高,还要看你在银行的能力强不强,比如审批速度是否快,是否能申请到优惠利率等等,中介手上的银行关系肯定不止一家。”
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的一个竞争故事: 兴业银行为争夺房贷市场,拿出了千万营销费用“铺路”,不仅给市场很高的返点,而且给房贷客户最优惠的政策,尤其是转按揭的客户。这一抢果然有效,光抢到工行的房贷就有上百亿。
挑拨的不止是银行本身,还有中介。“只要有一家银行返利高,中介自然对返利低的银行有话说,逼着大家跟进。”
据记者了解,原先市场上的返利比例在贷款总量的0.5%左右,后来越涨越高,涨到1.5%-1.8%。
记者在网上看到一家远盟投资贷款公司的广告贴,声称“沪上最高返利”:贷款额15万-30万,返7点(即0.7%);31万-60万,返9点;61万-100万,返10点;100万以上返11点。
这个返点比例是贷款公司返给中介的比例,其拿到的银行返点比例更高。这个帖子中表示可操作银行是兴业银行、中国银行。
现在,随着二手房交易量的萎缩,以及房贷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许多在上半年大肆返点的银行已经收缩战线,使得目前市场上的返点比例重新回归到0.5%左右。
于银行来说,自然是能不返点就不返点,因为高额的返点已经使得银行利润越来越薄,甚至贷款前几年面临亏损的局面。
上述信贷员告诉记者,“银行曾经算过一笔账,100万的贷款,客户还贷时间超过3年,那么银行开始赚钱。如果客户在3年内提前还贷,银行极有可能面临亏损的局面,如果当时返利很高,资本成本也高的话,等于白干。”
一位国有银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行房贷的筹资成本在3.45%左右,房贷的贷款利率在4.49%,这在银行息差收入中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