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还处在低迷之中,中国的楼市似乎已经率先苏醒。随着房价的逐步回落,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拯救房地产市场,在税收、信贷、入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房地产的成交量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大,房价的下跌也呈明显减缓的态势,有的项目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那么,究竟是楼市出现回暖,还是下跌过程中的短暂反复?是一个非常值得判断的问题。
然而,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冲击之后,中国城市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在房价从2008年的顶点滑落之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密集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其目的在于防止房价大落,并寄望房地产业继续发挥其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在所有的救市政策中,信贷政策无疑是最重要的。2007年10月银监会收紧二套放贷政策,以及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房地产投机活动的打击非常明显。本次救市的政策有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也有地方政府实施的“购房退个税”、“住房入户”等公共政策。但是,真正促成本次楼市短暂回暖的,最重要的仍是信贷政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9年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加快,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高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2009年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
货币大规模投放引起的流动性增加,并没有在消费品和大宗商品领域引起过度需求,则我们可以认真分析货币投放对股市和房市的影响。由于实物产品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较长时期难以改变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的格局,货币投放很难流向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