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比求救更有效
在南京出现救市举措之后,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有消息显示,南京黄金周前五天只有23套房子成交。而其他几个出台了救市政策的城市,如成都、西安、长沙、厦门、杭州等等,成交量也并不如人意。
反观市场上一些降价力度比较大的楼盘,则似乎显得丰收在望。
近日万科公布的中报更是显示“降价要趁早”。三次领跌的万科,上半年实现销售面积265.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38.1%,实现营业收入172.6亿元,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5%和23.6%,市场份额则由2007年上半年的1.9%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2.7%。当领跌的万科依然领先同行时,降价风暴背后就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
专家:不需要政府来救市
高策房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李国平撰文表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主要是受次贷影响,但是由于中国金融体系与房地产的结合程度不够高,避免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和国家财政被房地产彻底绑架,因此不需要政府来救市。对于企业来说,及时调整和自救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资金压力下,开发商拥有两个选择,一是减价卖地,一是降价卖房。联合用地、合作开发的过冬术也会被再度使用。有数据显示,目前开发商IPO以及到资本市场上私募,每年的成本已经高达30%以上,个别甚至高达100%。因此高价私募,不如降价卖房。对于企业来说,在市场基本层面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调整和降价等自救的措施无疑是最正确、最明智的选择。
对此,业内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观望情绪愈演愈烈,开发商采用价格策略以推动销售再正常不过了,今天消费者关注的就是价格和性价比,物有所值还不行,还需物超所值,才能让买房人怦然心动,乖乖掏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