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第一次设定观察期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当时,地产界人士认为,全国两会期间政府会考虑楼市的变化,并可能出台相应政策。结果两会较多关心民生问题,涉及房地产市场的内容不多。
可能的政策调整被延后至二季度。这也成为第二个观察期。其时,由于房地产成交量巨跌,“断供论”、“投资下滑论”不绝于耳,救市呼声渐起。这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大规模调研房地产市场情况。仅6月末以来,发改委就曾先后三次约见开发商代表谈话,了解和听取意见。此前,建设部也曾组织过类似的座谈会。
6月末,开发商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闻)所称的“百日大限”已过,救市声浪渐高,至7月初,两大行会相继出面。先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声称,房地产商会汇总各方面意见,向全国工商联提出了五大建议。随后,另一个地产界核心团体——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也向政府部门提交了建议书。
7月7日,中房协召开包括国务院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和开发商参加的座谈会。在这个座谈会上,开发商提出了多个救市建议,包括在税收和贷款上支持自住需求,支持改善性需求;允许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决策权;希望金融部门“有保有压”,一视同仁,以当前流动性过剩为契机,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开发商资金紧张状况等。
此后,开发商普遍处于比较乐观的状态,一些开发商宣称,“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而在7月11日,国务院亦曾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重点分析金融和房地产形势,听取促进金融和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