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流拍”
市领导直接督战的“卖地战”中,出现土地流拍是很尴尬的事。虽然各地在事后都不声张,但地方政府都很紧张,担心土地流拍影响外地开发商对城市投资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全年推地任务。
为减少退地、流拍事件发生,各地纷纷出台应对办法。用某国土局长的话说就是,“我们招商更有针对性,只选有实力的开发商来,不是任何开发商都欢迎”。
南宁在众多一线城市出现土地流拍后,立即提高竞买土地开发商的资格,同时提高了竞买保证金比例。原本只有10%左右的竞买保证金被提高到20%,甚至30%,具体保证金比例由国土局来定。但国土局会根据开发商的实力来确定保证金比例。一般来说,地价5000万左右的土地需要缴纳1000万元左右的保证金,而2-3亿元的土地,则需要缴纳5000万到1亿元的保证金。
一旦因开发商原因无法履行手续,出现退地问题,政府将无偿没收开发商缴纳的保证金。即使如此,今年广西仍出现了退地事件,而广东某市一开发商宁可被没收5000万元保证金,也坚持退地。
除提高保证金比例,有些地方还采取了“切碎土地”的做法。即将原来大块的土地进一步“切碎”,原本500亩的地块,很可能被切成5块,每块土地总额都不超过几千万元,对开发商不会形成很大的资金压力。几家开发商共同拿下5块地后,政府或中介组织一般会撮合他们联合开发,将5块地合成1块去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