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融资途径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房地产企业就一直在不断探讨多元化融资之路,但是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依然非常严重。
“现在每个开发商见了我都会说缺钱,但是我会问他们缺生存的钱还是缺发展的钱。”基强联行北京办事处投资经理吕行对本报记者表示,缺生存钱的开发商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是哪个投资者都会嫌贫爱富,而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今年是洗牌之年。
尽管市场中每天都有开发商离开,信贷紧缩却加剧了开发商生存环境的恶化。“光景好的时候也有一些开发商转让项目,不同的是,广东有很多资金紧缺的开发商已经开始低价卖地了,而一些开发商则通过拼命降价的方式回款,增加现金流。”昌盛地产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北京虎杰投资顾问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向本报记者透露,银行已经通过非正式的形式,暗示开发商降价促进销售。“银行很关注开发商的现金流,如果总是销售不出去,可能会形成不良贷款。”
重压之下,一些开发商则纷纷寻找另类融资途径。
一种方式是,房地产企业以贸易企业的运作方式申请贷款,开发商先成立一家贸易企业,以贸易流动资金的名义申请贷款,其抵押物便是开发企业转手予该贸易企业的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