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以后,王军(化名)不断感受到来自银行的压力,身为一家中型地产企业的资本运营总监,他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找钱。
“现在从银行贷款真的很难。去年四季度时就面临着无款可贷的局面,到了今年一季度,银行贷款指标又迅速被用光,即使跟银行关系好,也要排队。”他说。
与此同时,各种版本的传言在开发商中流传。
“工行今年新增贷款只有300亿,但是未必贷给房地产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商在接受采访时说。
王军也听说,建行、工行新增房地产贷款均不超过50亿,“这样的话30多个省每个省平均只有1亿多,北京只有二三亿的额度。”
银行资金逃离地产业?
“一些区域,房地产商贷款贷不到了,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已经使一些中小型银行没钱,但这些地区没有大银行只有小型银行。”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一个非正式的讨论会上说,个别城市的项目也出现交不了土地出让金,付不了施工费的情况。
一些企业能够贷到款,亦并非想象中顺利。
一家总部在深圳,规模偏中型的地产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今年开始即使‘四证’齐全,也未必能够贷到款。即使能够贷到款,周期很长,放贷速度很慢,考虑到时间成本,我们手里尽量多留现金。
贷款难,是今年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在面临的一个现实考验。而对于银行贷款资金在开发中比重占到55%以上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似乎紧随着危机。
2007年9月,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再度收紧房地产企业贷款阀门,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对囤地、囤房企业发放贷款;而且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严禁以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或其他贷款科目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