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暖花开的日子。正如火如荼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民生再次成为政府最关注的焦点;而作为老百姓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住房问题也再度摆在了政府面前。
百姓住房无小事。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近600字的篇幅对房地产工作进行部署,明确提出“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采取四项措施“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从2003年开启的宏观调控已经持续了5年,特别是前两年出台的全面而密集的政策,更是涵盖了房地产市场的各个环节;在努力保持房价稳定外,国家也认识到还需要更多地承担起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从而开始加大力度着手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
去年,在对房改10年路进行反思后,国务院关于住房保障的纲领性文件24号文的出台,无疑标志着楼市调控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在完善市场“商品房”的同时,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厦门在这方面显然走在了前列,这就让我们更加关注全国两会的政策新动向。
今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对此,厦门业内人士的看法可谓一致:对原有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可以说在意料之中,而对住房保障来说,可谓进入了真正的开局之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厦门众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房地产向民生倾斜的时候,可以预见,节能省地型设计将更加风靡,温饱小户型会更受推崇,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也将成为越来越多人解决住房问题的一条捷径。但不论如何,有了相对合理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投入不足,依旧是纸上谈兵。因此,有了科学合理的政策,还要有切实有效的行动,才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这是业内人士的希望,也是百姓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