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践篇
复制的速度可以有多快?这不取决于复制的难度,而是取决于执行者的决心——现在,北京住房保障体系的快速调整,正验证了这个中国式的政治逻辑。
记者从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获悉,2008年内,北京将推出政策性租赁住房。半年前,这种保障性住房才在厦门出现,北京市成为第一个推出此类住房的特大型城市。
然而困扰北京已久的住房问题,却不会因此而解决。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住房保障,只能无奈地重复悖论。
进退维谷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从来不为土地、资金犯难,让他们头疼的是,在北京城总计将近1400万的人口中,住房保障究竟要“保谁”?
“从限价房开始,头疼的就是这个事。”3月4日,北京市住房保障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向记者抱怨。这一天,“政策性租赁住房”的相关文件已经签发,但却只是明确了“解决单身青年住房问题”的基本原则,与限价房一样,户籍又一次成为了未知数。
他告诉记者,目前享受“政策性租赁住房”是否必须拥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仍然在研究中,而且“限价房购买者须有北京市户口”的原则,在征求意见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目前仍然不能最后确定。
北京市国土局局长安家盛明确向记者表示,北京的保障性住房用地都是按照供地计划优先安排,北京市的地方财政也比较富裕,建设规模、速度也相对适中,但始终绕不开的仍是“谁受益”的问题。
位于北京西南四环的鸿业兴园二期,是北京第二批限价商品房之一。该项目负责人孙玉刚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底,建筑主体工程的1/2就已经完工,但至今未能销售,“我们都不知道卖给谁,资质肯定由政府审。”孙玉刚坦言,此时此刻,北京市限价房的销售政策正在征求意见。
“政府也进退维谷,卖给谁都有问题。”北京首开集团的一位高管向记者表示,首开是一家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北京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对这一点深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