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报告的另一撰写人、标普地产分析师卢文正也表示,从这么多开发商排队等待上市,也可以反证出内地开发商目前确实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困境。
标普称,尽管自2007年中开始,内地外管局就明显放慢了海外资金汇回国内的审批步伐,因此,即便地产商能够成功在国际市场融资,要把这些钱汇回内地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此前有报道称绿城中国就曾遭遇该困境,换句话说,开发商很可能"有钱在境外却无法用于内地项目开发",当然,符蓓称,"困难不代表不可行,只要安排得当,还是可以汇回国内的。"但她没有具体解释如何"安排得当"。
标普指出,在传统融资路径几乎全部遇阻的情况下,即便汇款难,但地产商或许仍将被迫寻找另类融资路线,即发行可转债或者海外贷款。
问题在于,曾怡景称,由于美国次按引发的信贷危机,加上国内楼市前景不明,中资地产商在海外融资的溢价能力也在下降,融资成本可能大幅攀升。
"以前是银行追着发展商放贷,现在完全逆转了,发展商要到处求着银行借贷。"曾怡景表示。
13名排行榜
在标普的评级列表中,只有中国海外(0688.HK)、碧桂园(2007.HK)等13家中资地产开发商,与成千上万的未上榜开发商相比,这13家显然只是沧海一粟。
但毫无疑问,这13家地产商的发展境况却具有某种典型意义。
根据标普的评级,13家地产商中,业务风险"好于平均水平"的只有中国海外一家,符合平均水平的为6家,其他6家均逊于平均水平甚至更差;
财务风险方面也大同小异,只有中国海外和碧桂园两家"好于平均水平",雅居乐、合生创展等符合平均水平,而其余则全部逊于平均水平甚至更差。
"很多获评级地产商尚未建立起结构化的管理模式或公司治理措施,其中持续的关联交易(例如上海证大房地产(0755.HK)与控股股东之间持续的关联交易以及合生创展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就是这样的例子。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资金的快速积累,很多新近上市的地产商继续快速扩张,从小型地区性公司一跃成为大型全国性公司。这种扩张速度令其内部控制面临重大挑战。"标普称,或许只有具有自律能力的开发商,才能在这场严峻的考验当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