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聊过了2007中国楼市的大事和名人,这一期,我们聊聊今年这个市场的流行语。
最可以代表市场全局的,自然是正在流行的。这些耳熟能详、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蕴含着无限深意。
它们有些道出了百姓的心声,有些白描了开发商的求生状态;有些镌刻了楼市改革里程碑式的进展,有些则又预示着市场的下一步走向……
走过风风雨雨,楼市在这些流行语中悄然定格,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味和思索。
1“双核时代”来临
2007年,中国楼市的“双核时代”来临,自住者的春天似乎也不远了。
12年,一个轮回,就在新的轮回开始的2007年,我国住房体制改革也迎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回归,构建起市场化与非市场的保障性住房互补格局。由此,“双核时代”成为今年楼市当仁不让的主题词。
回顾1994年,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启动,步入艰难的市场化改革之路,终于在1998年,福利分房告别历史舞台。随后的10年,房地产在市场化的单行道上一路狂飚,房价也一涨再涨。反思中,我们突然意识到,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永远无法靠市场解决,必须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今年8月,随着《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浮出水面,楼市的“双核时代”向我们走近。特别是年底《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两项办法的出台,让近几年浮在低收入家庭头顶上的“难得安居”的阴云随之飘散,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无论怎样,我总会有个住的地方。”正准备申请廉租房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北京已经上调了廉租住房租房补贴标准,城八区廉租家庭月租房补贴最低限额调整为550元,月租房补贴最高限额为1500元。根据记者在北京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如果按最高限额,基本上可以在三环周边租到相对满意的房子。
“现在大家至少又多了一点选择的机会。”月收入5000元左右的何先生则说,与以前挤在一个市场中相比,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往对房价只涨不跌的固有看法已经打了折扣。
“住房保障之所以受普通民众关注度最高,因为它最能体现民生。”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院副院长陈晟表示,住房保障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就在今年初,建设部明令要求,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市、县,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同时,经济适用房也成为住房保障制度中不断完善的有力支撑。
需要指出的是,“双核时代”需要水火相融的共生理念。保障类住房就似安身之水,市场化则是发展土壤。然而,目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转型经济的国家,房价快速飚升,已经把绝大多数居民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严重损害了国内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并有可能吹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因此,在现阶段,中央政府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此,有远见的开发商也应响应“双核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