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适者生存”的淘汰赛正在展开
首先是苛捐杂税依然存在。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曾经在2009年1月面对舆论对其行业暴利之指责时,向全国工商联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房价何以居高不下》的报告,并在“两会”上以全国工商联名义做书面发言。报告指出,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的比例为58.2%;总费用支出当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土地成本+总税收)所占比例为49.42%,而其中尚未计入开发与经营费用,以证明房企利润其实是在合理范围。
在我看来,该商会“欲言还羞”、说不出口的话是,政府之所以敢于在开发商身上肆无忌惮的榨取金钱,是因为其认定房企的超高利润(相较于其他方面)来自于三方面:政策扶持、土地增值、哄抬价格,本质上是资金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业”,甚至有“不劳而获(囤地)”之嫌,故而即使后续楼市状态不佳,政府相关税费非但不会减少,更加可能的做法是加强稽核(如:增值税计算方式与时点),以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
除此之外,2015年房企经营还得面临哪些挑战?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