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中,库存指标变化很重要。同理,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尤其是在短周期当中,库存变化决定着房价变化。分析库存现状,并预测库存未来变化,可以大体上把握房价演变趋势。
从逻辑上分析,房价长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地价、建安、人工、通胀、人口等因素,而房价短期变化则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持续供大于求时,房屋库存就会增长,反之则会下降。因此,要想把握房价短期动态,必须紧盯库存,以及与之相关的去化周期的变化。
从全国来看,有一个指标可以关注: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这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基本能代表全国新房的库存变化。短期看,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0万平方米,比7月末增加93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590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5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227万平方米。8月末,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长27%,而今年前8个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则下降10%。销售放慢,存货快增,二者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说明库存压力继续增加。
从大周期来看,1995年全国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5890万平米,其后除了2004年和2007年,大部分年份都呈增长态势,2010年增长至21567万平米。从2011年开始,库存速加快,即便是2012年和2013年全国市场回暖,库存也没能停下增长的步伐。主要原因:自2009年开始,全国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住宅建设步入快车道,导致住宅新增供应量持续大于销售量。
按照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与年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可以计算出历年的商品房去化周期。1995年至2013年,这一曲线图走了一个“U”形。其中1996年是最高点,也是“U”形左壁的高点,比值为0.79,也即按1996年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1996年底的库存面积需要0.79年才能消化完。其后去化周期持续回落,2007年只有17%,是“U”形的最底部。2012年脱离底部上行,开始构筑“U”形的右壁,2014年上半年的比值为0.45。由此可见,黄金十年最有利于房价上涨的区间是2005-2011年,基本处于“U”的宽平底部,库存压力最小,很多城市住宅供不应求。受制于库存大幅增加和去化周期拉长,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房价自5月开始下跌,预计2015年房价将探明底部,但其后反弹力度,还将受制于库存压力。本轮房地产去化周期将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