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最近又成网络热搜词。这次,与它“亲密接触”的不是公益活动也不是图书出版,而是令更多人向往的集资建房。近期,南京一家房产投资基金公司打出“中国首家众筹建房投资平台”的旗号公开筹资建房,声称将使买房成本降低20%。
在开发商利润受挤压的房地产市场,众筹如何寻得让利空间?众筹建房是否合乎规范,风险几何?房地产市场新形势下,集资建房的概念再次被舆论托起,这背后是谁在消费刚需的期待?
“众筹建房”实际是房地产投资基金
近期,南京一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推出“众筹建房”项目,吸引投资人以众筹的形式“私人订制”比市场价便宜20%的房子,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不少网友对众筹建房表示乐观。
该基金公司的发起人袁长喜告诉记者,他们的“众筹建房”项目采取会员制,项目参与者必须是刚需,并要缴纳1000元会员费。目前,招募的第一期会员已有一百多人。
在袁长喜等人的计划里,当会员达到足够的数量、预期的购房款总额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启动谈判,会员将成立业主委员会,与该基金公司及其委托的房地产开发商一起讨论选地、购地及建房事宜。他反复强调,在拍板拿地之前,公司不会提前收取会员的资金。
“比市场价便宜20%”是这次“众筹建房”概念里最诱人的内容。按照这个项目的推算,“众筹建房”的模式可以帮开发商减免大量的财务、融资和营销成本,节省出来的费用加上开发商的利润大约能占到总房价的20%。
然而,这种“众筹”有点名不副实。袁长喜也坦承,“众筹”与“投资基金”的筹款方式有极大的不同,前者是公开的,而后者必须是非公开的。“众筹”建房名义上采取了“收费会员制”这种“非公开”的筹资形式,但会员却是通过互联网公开召集的。
该基金公司打算收取房价的1%至2%作为管理费,凭借低房价吸引投资做成规模,“利润也很可观”。“我们实际上做的是房地产投资基金,但用‘众筹’这个概念更吸引人。”袁长喜说。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