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放松地方微调难促市场反转
如前如述,当前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市场基本面都已发生改变,房地产市场有可能步入自发调整阶段。2008年,就曾有过这个的时间窗口,但突如其来的“四万亿”打乱了市场调整机制——货币超发和财政刺激,将房地产领域积聚的系统性风险延后。并且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实体经济增长难以为续,升级乏力。
当前广义货币供应量几乎两倍于GDP,由于货币配置效率低下,导致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要达到同等效果只能加大剂量。然而刺激只是求得一时姑息,延迟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再以“宽货币”的方式救房市恐怕得冒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崩溃的双重风险。决策层深谙此点,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依然“保持定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要“适应新常态”,李克强总理说不搞“短期刺激”,已然表明了态度。
没有货币政策助阵,地方政府在地方财税的小“螺丝壳“里让利,整不出什么幺蛾子,也难有全国性的提振效果。即便是央行的“窗口指导”,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控制及追逐更高利润的需要,是否“听话”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些高库存地区即便放开限购也不见得带来实际需求,在房价偏高且已步入下行通道背景下,若无降价配合,鲜有人会因这些刺激措施而轻易购房。再说,地方政府在信贷、资金方面也有心无力,松绑政策的市场信号作用大于实际效果。
楼市调控能否成功切换到长效机制才是关键
楼市进入自发调整状态是好事,行政调控切换到市场调控也需要一个“以空间换时间”的机会。因为,包括房地产税在内的长效机制乃至相关的土地、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等配套改革的深化都还需要时间。
行政性限购乃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不可能行之于长久。在楼市分化格局明显的当下,限购令可以考虑有条件地分批撤出。楼市大热时吃“退烧药”,楼市风险上升期吃“驱寒药”理所当然。
对一些城市的楼市微调措施没必要过度解读,当然房地产企业也不要对政府救市持憧憬心态。笔者深信,假以时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终将告别市长调控,走向市场调控。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