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二手房动态 > 正文

拆二代幸福生活:分得数套房 靠房租就可海外游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4.02.18来源:人民日报

导语:又是春节,再次回到故乡。没有新闻选题,没有采访任务,有的只是和家乡、亲友一年一度的亲密接触、闲话家常。故乡的日子、亲友的生活,虽上不了头条,但却可以从中看见最真实的中国。
标签:   拆迁  租房
  对于老艺人们,只有“打围鼓”(红白喜事时搭台唱戏)还算是一桩生意。过生日、结婚、续谱、祭奠等,老人们还喜欢请“草台班子”热闹一下。

  2006年,荆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荆河戏的恢复和振兴迎来转机。2008年底,在临澧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荆河戏剧团重新挂牌,成为“临澧文化演艺集团”一员。当年,由张阳春等三代荆河戏老艺人演出的《大登殿》、《大破天门阵》引发强烈反响。为了振兴荆河戏,市县拨出专用资金,老艺人们组织剧团下乡演出,为培养后起之秀不遗余力。

  然而,光“输血”不够,“造血”又谈何容易。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算是“有了被抢救的资格”,但抢救所需的经费不菲,培养市场和继承人则需要更强大的经济实力。

  如今,县里的电影院春节期间的票价卖到每张60元,正在赶超大中城市;但荆河戏剧团的演出,送票都未必有几个人来看。为了生存,荆河戏剧团只能在保证正常的下乡演出的前提下,承接一些歌舞、小品等商业演出。虽然这些商演能赚一点钱,但剧团的主业还是戏,没有戏,市县的拨款便也“没戏”了。

  人才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几十年前那样“打出来的科班”已不存在,只要年轻人肯学习,老艺人恨不得给他们跪下。但一个连温饱都满足不了的“老土”行当,如何让年轻人有兴趣、下功夫去学?去年,花脸演员段甫生离世,临澧荆河戏剧团自此没有了花脸演员。剧团面临戏曲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

  临澧县丁玲大剧院原总经理、曾经担任临澧荆河戏剧团主胡(首席京胡)的张昌气,是朱华利的丈夫,也是朱安楚的搭档。这么多年,他只带过三个京胡徒弟,后来成名于上海的作曲家易凤林就是其中一位。近些年,已经很少有人学戏。最小的徒弟虽然才二十出头,但毕竟只是作为业余爱好。

  2008年版《大登殿》留下的影像资料,画面单一模糊,录音也刺刺啦啦。尽管市县对荆河戏的保护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毕竟财力、技术水平有限,到目前为止,临澧县荆河戏剧团没能制作一套音像清晰的碟片。

  朱华利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张阳春的邀请,对她来说,赶紧抱孙子才是最现实的选择,虽然她每天仍然保持着听戏的习惯。

  河南

  一个县城的“南水北调”工程

  李勇 黄斌|河南光山

  今年春节,到老家河南省光山县县城的一个朋友家做客,他端了一杯水给我,颇为自豪地对我说,“你尝尝这水,小小一杯水可是光山近几年来的头等大事。”

  头等大事?职业习惯让我迅速对这杯水产生了兴趣。

  朋友告诉我,几年前家里洗衣服的时候,得先准备好几个盆和桶,把盆里、桶里都放满了水才能开始洗衣服,否则水龙头的水根本接不上,那时候水龙头放满一大盆或者满桶水得10分钟还要多,人们抱怨它“还没泡尿大”。

  到了夏天用水高峰的时候,水龙头不出水更是经常现象。朋友邻居老奶奶家多年前打过一口小压水井,每到缺水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邻居拿着锅碗瓢盆到老奶奶家借水用。

  洗大件衣物的时候更是愁人,因为耗水量大,家里的自来水根本没法用,有洗衣机也用不上。朋友的妈妈“像电视剧里上个世纪的妇女一样”,把衣物用桶装着到一个离家近点的河边去洗。有两次,朋友的妈妈骑车40多分钟才找到一个可以安全蹲下且还算干净的小河边。

  朋友说,最糟糕的一次是,有几天水龙头放出来的水有一股子臭味儿,最贴切的嗅觉形容就是厕所下水道的味,但是没办法,水是生命之源,只能自我安慰说烧开了就等于杀毒了……

  水的“小”、“缺”、“脏”一直困扰着这个小县城。每年县里的两会,居民用水问题都成为一号提案。

  据了解,光山县城的用水一直来自龙山水库,由于龙山水库在设计时日生产水的能力是2万吨,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加,这样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在高峰时期的用水。同时,每逢大雨过后,水的浑浊度就很高。但对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重新改造水源地,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从选址、管道铺设、生产水能力设计都需要时日。

  2010年,光山县开始治水,县政府决定将居民用水源头由龙山水库改为水源和水质都较好的泼河水库。由于泼河水库位于光山县城的南边,一些人戏称这是光山县的“南水北调”工程。工程由县公用事业局成立的光山县润泽净化水务公司负责,计划投资3亿多元。

  项目下来了,可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仅几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而言,3亿多元的投资资金如何解决则是个难题。

  水务公司办公室主任余传开说,当时县里决心很大,资金问题要求水务公司自筹一部分、内部职工融资一部分、土地变现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财政配套资金一部分,一定要确保在2013年春节县城居民用上泼河水库的水。

  就这样,“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在这个豫南的县城开展起来。全县城里都在挖管道铺水管,路边摆放的最宽最大的管道里面可以站立一个成年人。余传开回忆说,在施工顶峰时,从泼河水库到光山县城的路上全部是施工的队伍,上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自己吃穿住行几乎都在施工现场和项目部。经过近3年的施工,2013年春节,工程初步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后,县城和邻近的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已经稳定地用上了泼河水库的水,根据设计,新水源可以日均生产10万吨,很好地满足了县城的用水需求。

  朋友说,新管道刚修好的一段时间,水突然大了,大家都有点不习惯,每次打开水龙头,自己都要问妈妈:要不要趁水大把盆里、桶里都蓄满,生怕下次打开水龙头会回到“解放前”放不出水用的时候。也许是经历过以前用水不便的日子,现在她还是习惯性地将洗菜水拿来拖地,洗脚水拿去冲厕所……“县城发生的水的故事,让我对水有了很深的感情,现在也许水大了、清了,但我们用水更省了。”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