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精挑细选综合体不再“滥”
从2013年开始,虽然福州供地“重商”趋势不变,但对商业地产开发的门槛显著提高。
如泰禾拿下的2013-44号地块,要求竞买人或其控股公司在全国有不少于两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每个项目自持商业规模不小于8万平方米;广州富力拿下的2013-05号地块,则要求竞得人所开发的项目中整体经营,不可分割销售的商业、写字楼总建筑面积不应少于4万平方米。在2013-51、53号地块,亦有“竞得人所开发的项目中整体经营、不可分割销售的商业建筑面积不应少于8万平方米”的苛刻要求。
显而易见,在政府有意无意地对房企资质和实力“筛选”下,福州商业地产开发正逐步从早期的求“多”转为求“精”。
对此,CRIC克而瑞福州机构总经理张旭东指出:“综合体项目不仅关系开发企业自身发展,更关系整个城市的运营,如果开发企业缺乏实力与经验,综合体项目就很难起到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福州此前也不乏前车之鉴。正因此,政府在招商引资乃至地块招拍挂的同时,更青睐找有品牌、有资金、有经验的企业来开发,确保综合体不仅能够建得起来,还可以顺利运营下去,而且规划不走样。”
影响大鳄入榕市场潜力再被看好
如果说万达给福州综合体发展带来了启蒙作用,那么华润万象城或许会起到共同成长与繁荣的作用。
它首先会提振福州综合体市场的信心。华润置地福建大区新闻发言人表示,福州消费品总额位列福建第一,占全省总量的三成以上。与华润万象城已开业的5个城市(深圳、杭州、沈阳、南宁、成都)相比,福州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额、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性支出等指标,均优于成都和南宁。可以说,福州的总体消费水平很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下人们对福州“综合体产能过剩”的质疑声中,华润万象城依然坚定携一大一小两个购物中心入榕,让更多开发企业对福州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有信心。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