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博文 > 正文

张家鹏:谁杀死了百货业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3.10.16 来源:张家鹏博客

导语: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这两年中国百货公司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012年,中国百货业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关店潮的时候,我们还在想,最坏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结果,2013年整个行业的寒潮还在继续。
标签:   张家鹏  百货业

  按莫利·巴利斯在《购物的社会学》中的观点,百货公司的最大魅力在于种类齐全的商品,有吸引人的商品陈列,顾客无论购买与否,均能自由地品评商品。但是,当超级大卖场和品牌连锁店出现时,百货业均不可避免地遭受打击。前者同样齐全却更加便宜;后者则更加细分更加专业。

  当消费者需求发生更大变化的时候,百货公司再一次受到冲击。过去消费者将百货公司当作生活方式的教科书。现在,他们只将它看作一个生活场所,希望在其中完成他们的聚友、购物、休闲的综合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希望百货公司能够在功能业态丰富性、空间体验感、服务完备度等方面都达到更佳水准。多业态多功能复合、体现一站式消费的购物中心正是迎合此类消费趋势的类型代表。但百货仍然是一个更重视“商场”本质——卖东西的场所。遗憾地说,百货公司与当下主力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产生了错位,让消费者渐渐疏远了百货公司。

  当电子商务出现之后,曾经冲击百货公司的超市、品牌连锁店以及购物中心——这些零售业中的实体店,现在统统和百货公司站在了同一阵线。

  如果仔细比较发生的每一次冲击,我们会发现它们无不遵循着同一个原则,即谁能为消费者在需要时提供对的商品,并且更灵活更贴心地服务他们,谁就能颠覆市场。无论是从1852年起逐渐打败手工艺人杂铺的大型百货商店,1990年代初取代西尔斯百货的沃尔玛连锁超商模式,还是现在将实体零售业打得节节败退的电子商务,都是如此。

  回到百货业之死的话题。不断地有人来问我,百货业真的没有希望了吗?我想也未必如此。美国的梅西百货就是一个特例。作为纽约市最老的百货公司,梅西百货的第一家店开于1858年,在2013年5月它对外宣布自己当年第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20%至2.17亿美元。梅西百货的策略是将店面转型为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在线销售。此举不但扩增了线上商店的品类,也能避免库存堆积。某件在波士顿没人要的外套,可以运送给纽约的顾客;听起来很花成本,但梅西百货的CFO称,如果可以避免降价,就能弥补大部分的运送成本,还能让消费者满意。

  所以,当中国百货公司都在哀叹自身命运的时候,不如想想怎么杀入对方阵线,将市场份额抢回来。毕竟,谁在乎百货公司该是什么样呢?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3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