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新媒体:光耀在全国布局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什么方式?获取项目的方式又有那些?
刘海波:光耀属于成长型中小房企,在对外布局中必须要做得很快。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我们的周转大概是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均值的2到3倍,有些指标可能是4倍以上,就是我们周转非常快,也只有快,才能跟巨无霸房企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光耀还以市场化的观点来紧紧把握客户的需求,把产品进行精益求精的研发,保证一推出来,一定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快速滚动开发。在城市的任何区域,我们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进行匹配。而在异地复制之后,我们的这些产品也能打动客户,就是无论在远郊、城市近郊还是城市的核心区,我们都有能够符合这个市场需求的产品与其匹配。
至于拓展项目的获取方式,我们采取收购、兼并等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虽然这些项目的位置不由我们来选择,但是因为光耀有比较强的产品能力,我们还是都做出好产品来。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异地复制的过程中,光耀有没有考虑通过公开土地市场获取项目,或者参与旧城改造?
刘海波:在公开市场拿地我们做得还比较少,这还是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与实力有关。我们也在跟踪一些旧城改造项目,但是不会太多,因为要保持快速周转,有些项目如果守的时间太长,可能效果也不好。在旧改方面,我们也有一个案例,比如我们在深圳坪山的项目,总建面是50多万平方米,这个项目公司也跟踪了好几年,可能今年会开始动工。
像山东临沂的项目就是属于短平快的,债务关系能很快理清,我们只要有一个合理的启动资金,就能使项目进入正常的开发程序,这是一类。
第二类就是合作,比如有一家公司有地,但是他没有人才,没有产品,甚至没有资金,但这些因素我们都有,所以就能谈好合作,然后他占一定股份,我们全部运作,运作完以后就给他一定收益。目前这一种算是比较多的,我们自己叫协议出让。在这类项目中,我们的前提是要控股,至少是51%,这样来讲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第三类就是与政府洽谈,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公司目前也有几个项目在谈,比如说要做跟文化、创意相关。这类项目将集成很多跟文化创意有关的资源,甚至整个产业链都可以配齐,这样的项目政府肯定是欢迎的。
还有一类就是公开招拍挂的,这方面公司未来应该会考虑,而且我们也在所进入的这些城市观察过。我们也有专人在研究这些城市的市场情况,比如土地供应,每块地的楼面地价,溢价率,它的位置和周边项目的情况,所以不排除未来在我们实力更强的情况下,在一些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去土地公开市场拿地。
当然公开拿地的方式还是跟公司的发展阶段有关系,现在一块地需要几个亿甚至是几十亿元,光耀暂时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拿地方式。
观点地产新媒体:光耀目前既然还属于全国布局的中间阶段,那么对资金的需求一定很大,相比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光耀运用了较多的基金和信托,这些方式一方面可以表明公司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但由于国内信托、基金回报要求很高,过多的运用这些方式是否也会有一些风险?
刘海波:这几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他们的融资相对会好一些,因为是公众公司,融资比较容易。光耀也在研究利用香港的融资资源。
就国内来讲,目前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毕竟现在股市的融资功能不那么强了,有很多上市公司也在用信托、基金,只不过大家的规模有多有少的问题。
光耀这两年正好是在高速扩张期,与和我们规模差不多的公司比起来,应该说对资金的要求更高。这样就需要算账,如果说融资成本高,那么对项目的运作能力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公司是绝不会做亏本生意,比如说信托、基金,他们的回报率要求较高;有的不仅基金不仅要求债权收益,还要债权收益。这样我们就需要算细账。怎么算呢?一个是我们的产品定位,从开始的策划阶段,就要把地块的价值分析透,然后在可操作的、约束的条件下,把项目的价值做到最大化。应该说光耀在运用信托和基金方面总体上问题不大,公司从2009年之后扩张这么快,一直都是缺钱的状态,但我们的基本面还是很健康的,公司可能在还债方面披露的信息不多,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没有说哪一笔款项是到期了无力偿还的。
虽然公司没有上市,但在融资和还款的能力确实是不错的。在对外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对光耀也比较信任,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比较良性的运作,公司的基本面、项目的基本面都没问题,这些金融机构既然能把钱投给光耀,那就证明公司肯定是没问题的。对于光耀而言,我们也想做百年老店,不是说做一两年资金链断裂就倒掉了,我们绝对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