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房地产一路前行,博鳌房地产论坛至今已历十二载,见证了行业曾经的春风得意或彷徨无措,有过黄金十年也有晦暗岁月,但终究还是跨过所有羁绊,走到了第十三年的门前。
进入新改革时代,如果说房地产已经被部分巨头垄断了绝大部分的影响力和商业利益。那么,我们在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完全有必要寻找更多新的声音、新的面孔及内在多元素的新力量,这样也许可以看到更不一样的未来。
8月13-16日,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如期开幕,围绕论坛主题“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观点地产新媒体遍访众多重量级经济学家、行业大腕、企业领袖等人士,推出“改革时代的地产新力量”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报道。
观点地产网 见习编辑 黄庆杏 尽管已近退休年龄,刘晓光并没有一颗想退休的心,他说,那是一种消极的行为。
“人生苦旅渡步,终是一缕清风。”刘晓光曾经写过的这句诗,也许是他心态的最好写照。
从带领首创华丽转身,到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刘晓光让人看到一个企业家深藏着的社会责任感。
所谓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很多时候已经变成了商人们的“作秀”,但在与刘晓光面对面交流时,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谈和焦灼眼神中,感受到真实及忧患的意识。
而今,刘晓光开始思考中国城镇化的软系统。谈及城镇化时,他焦灼的眼神,让人真实地看到,这是一个心中一直有“梦”的一个理想汉子。
城镇化的思考
刘晓光与阿拉善的缘分,始于2003年他去阿拉善月亮湖的一次考察。
“过了西夏王陵,翻越了巍巍贺兰山,二十二公里的沙海冲浪,真把人心震撼。”这是刘晓光对阿拉善沙漠的第一印象。
就是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牵动了刘晓光那颗做公益的心,也成为他“威逼利诱”一群企业家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导火索。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刘晓光成为第一任会长。9年过去,虽然刘晓光已经从会长的职位退下来,成为协会的名誉会长,但“阿拉善”的标签始终贴在他的身上,这还是他长期的事业。
如今,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刘晓光又在思考着另一项事业。
在刘晓光看来,中国的城镇确实太落后了,农民太痛苦,二元结构太明显,贫富差距太大。
而他也认识到,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地产界肯定要参与,因为地产商是城镇化过程中实物建筑的主要载体,谁要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参与肯定会落伍。
因此,他开始思考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软系统,核心则是动员中国的经济力量,动员中国企业和机构带着产业走到小城镇中去,把他们的理念、观念、资金、管理技术带到那里去,从经济、教育到风俗习惯,一体化地进行改变。
刘晓光介绍,首创在北京已经有两个小城镇的改造项目,每个投资额达60多亿,在构造过程中硬件好办,最难的还是软系统,包括小城镇各种各样的服务系统,如教育、文化、医疗、精神、城市的管理、产业的定位。
他分析称,北京可能有60个需要这样改造的城镇,大概需要2000多亿。但如果光把城市硬件构造起来却不解决好软系统,将来这些城镇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个死城。
因此,刘晓光在思考,如何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经济力量,动员有产业能力的机构和企业,在中国小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用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来动员?
刘晓光注意到一组数据,中国现在大概有6.6万个亿万富翁,有1000万个千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