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龙头有意效仿万科发债融资
据东汇置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刘东向媒体介绍,由于内地房企热捧,香港壳资源的报价也水涨船高:2008年时,壳资源价格一般在2000万-3000万之间,但目前针对中小房企的壳资源已暴涨至8000万-1亿元。
准备借壳上市的房企也陷入两难境地。某正在借壳上市房地产企业高管透露,如果销售额不行,利润也不高的话,意味着报表很难看,直接影响到借壳的成功率。但如果放弃借壳,那么前期的所有成本都白费了。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香港借壳是“投资”功能大过“融资”功能,虽然短期内借壳上市的房企很难发新股融资,但有万科迅速发债的成功案例在前,不少龙头都有意效仿。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对房企借壳上市的热潮表示忧虑,“借壳导致了内地好的潜在上市公司资源严重流失。”
在龙头房企加速通过借壳上市来多路融资的同时,融资渠道的收紧对于不能上市的中小房企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目前在内地,比朗诗规模更小,同样渴求资金的非上市房企也有很多,但中小房企上市之路更显艰难。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对内地房股看空,估值都较低,近两年来也仅有旭辉、新城等低价上市。
借壳上市并非一帆风顺
在香港买壳上市也不是那么容易。从流程上来看,首先,香港壳公司剥离原资产(和转移到境内);其次,境内资产的控制人获得香港上市壳公司的控制权;第三步,境内资产通过外资并购,实现资产出境后再注入到香港壳公司,或者由香港上市壳公司或其子公司进行外资并购,将境内资产直接注入香港上市壳公司。
此外,境内企业在香港买壳上市还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关于境内企业资产出境限制商务部10号令规定,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特殊目的公司设立,应向商务部办理核准手续;特殊目的境外上市,应经证监会批准。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借壳上市最主要的是财务问题。一般房企借壳上市时,都会注入资产,而注入资产需要评估资产价格。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决定资产价格的主要是房价,目前房价持续上涨的态势对房地产资产价格评估来说是最大的利好。然而,如今房地产市场调控尚未结束,如果继续出台相关的房产税收策,房价必定会有更大的调整,这对正在借壳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压力将是双重的——— 房价下跌和销售额得不到保证。
房产专家韩世同认为,借壳上市之后壳公司短期内不能发新股,“花了钱上市也未必能融资”。
“房企一开始并不能借助壳公司进行发新股融资,但长期来看,借壳上市最终还是能够为房企达到融资的目的。”邓浩志则表示。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近一个月以来,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拆借利率从3%±1%的正常振动区间急速拉升,到6月7日升至9.5810%,又于6月20日狂飙578个基点,达到13.4440%历史罕见高点。
克而瑞分析师朱一鸣、陈开朝分析称,近期SH IBO R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现象的背后,说明现阶段全国各大银行都对资金感到极度“饥渴”,或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国内流动性宽松的情形将急剧逆转,变得非常紧张,这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银行的流动性紧缩会超预期,众多房企的银行贷款融资也将可能告急。
房企一开始并不能借助壳公司进行发新股融资,但长期来看,借壳上市最终还是能够为房企达到融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