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调控是主因?
戴成路分析指出,从企业角度来说,香港不但提供了融资平台,也提供了向海外扩张业务的平台。“国内的宏观、金融及行业环境,正逐渐让越来越多的游戏参与者们向外行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这种现象也可能是一个福音,不论是从壳公司的股价飞涨及未来的股息分配来说。”
早在2010年,当年4月份出台的房地产新“国十条”政策中就明确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实际上,这是完全停止了房地产IPO再融资。
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认为,在IPO停止的情况下,房企只能在外寻求上市融资的渠道,相对于在美国等国家买壳上市,房企赴港借壳上市就容易且方便多了。
现在,从政策上看,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对预售证发放的控制相当严厉,这严重影响了房企的资金回笼,使房企资金来源的渠道进一步收窄。另一方面,房企A股上市融资渠道依然不通畅,大量到期短债需偿还,债务结构亟待优化以缓解资金压力。
同时,如今内地土地市场持续火爆,房企在土地市场上比拼的就是融资能力。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5月,今年万科、恒大、富力、华润等十大标杆房企融资额度已达380亿,接近2012年全年413亿的融资额,与2012年下半年的融资额151.6亿相比上涨150%。而且下半年土地市场供应放量,房企迫切需要募资来买地以补充土地储备。
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房地产信托,但信托融资成本高昂。在资本利得、利息收入、人民币升值三重效应的刺激下,海外资金正在香港这个资本平台上,以多种形式投资于内地房地产市场,其成本竞争力远高于内地信托等社会资本融资,因此赴港借壳上市的融资方式受到了房企追捧。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分析称,“首先,房企在内地上市有限制,在A股上市不容易。其次,由于政策方面使得银行对房企的贷款收紧,致使房企的资金链比较紧张,所以房企就纷纷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尽可能多地融资。”至于为何众多房企选择在香港买壳上市,彭澎认为,房企在香港上市没什么限制,而且此前的多家房企在香港借壳上市的效果都非常好,形成了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