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北京3月要开盘的新项目。两周前去看的时候销售说1.6万元左右。今接到通知去验资,价钱可能变成2万元上下。开发商坐地起价,我究竟是买还是不买?”北京一位购房者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的微博上留下了这样一段咨询贴。
“国五条”出台前后,京、沪、穗楼市又出现涨声。个别的二手房房东、开发商更是乘机坐地起价,一次性跳价幅度甚至超过10%。然而,当个别的现 象被广为传播,购房者很容易地误认为整个市场都已经出现了大幅涨价现象。关于房价上涨的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的?3月9日、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 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一二手房市场进行了调查。
北京
新盘赶趟入市 部分项目均价上调
在北京二手房市场一片火热的同时,一手房市场在新政的“窗口期”也开始跃跃欲试。
“我们这次开盘还没有提价,但如果周边的项目开盘提价卖得好的话,我们也会考虑。”3月10日,北京房山区的某在售项目的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该项目均价是在1.8万~1.9万元,而区域内个别项目已经提价到了2.2万元。
涨价的冲动并非体现在这一个项目上。在记者走访的多个楼盘中,计划在近期开盘的项目,均价相比此前都有所上浮,刚需盘尤甚。
“新政对于普通住宅、刚需项目来说都是一个利好。”东亚新华地产营销总监贾玉鹏指出,正因如此,在细则落地之前的窗口期,个别的项目会因市场需求升温而加大涨价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