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住房保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2.08.2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王 炜

导语:到2011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11%。如按三口之家计算,总共有近1亿人通过不同形式的保障房解决了住房困难
标签:   人民日报  保障房

  ——十六大以来民生领域发展成就述评之六

  住房保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民生专稿)

  住房是什么?于小家,住房是家,是依靠,更是希望。于国家,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和谐之根基。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始终是党和政府的牵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十七大后,成为我国历史上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规模最大、工作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1年间,我国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超过2300万套,基本建成1200万套以上,新增发放租赁补贴超过400万户。

  到2011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11%。如按三口之家计算,总共有近1亿人通过不同形式的保障房解决了住房困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正越来越接近现实。

  大规模兴建保障房美好家园梦想成真

  搬新家、住新房,意味着新生活的起点。

  7月的一个下午,在陕西西安市泰和居保障房小区一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煤气灶上正煮着粥。54岁的申裕民和爱人苏尔丽去年5月搬进这套廉租房,结束了结婚30年来在城中村租房的漂泊生活。他们在墙上贴了漂亮的壁纸,挂上几幅漂亮的图片,屋子显得整洁、温馨。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申裕民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夫妻俩双双从企业下岗后,生活一直很困难。搬进这套房子,每个月只要付几十元租金,第一次让他们觉得生活又有了盼头。苏尔丽则说:“儿子也长大了,哪天领着女朋友回来,家里也像样些。尽管现在经济上仍然有压力,但住得安稳了,心情比原来好多了。”

  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仍有不少低收入家庭面临住房困难,对他们来说,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希望十分渺茫。近年来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让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圆了多年的安居梦,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继2011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万套的目标顺利实现,2012年全国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700多万套,加上之前年度开工需继续建设的项目,在建规模将达到1700万套左右。

  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保障房建设的探索中,政府的职责越来越明确。从资金、土地的投入,到规划、质量、配套的管理,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努力把保障性住房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切实建成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优质工程。

  2007年到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保障房建设年度补助资金由72亿元大幅增加至1713亿元,年均增长121%。同时,对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补助力度也逐步加大。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也由26.2亿元增加至1618.2亿元,年均增长180%。

  工程质量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核心和不能突破的底线,在资金少、工期紧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保障房工程质量。通过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大规模组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培训、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督查等方式,保障房的质量总体而言是有保障的,是老百姓可以信赖的“放心房”。

  在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各地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水平,改进户型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便中低收入群众入住后的生产、生活。不少地方通过在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优先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成熟地块规划保障性住房项目,促进了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与生产、生活条件同步改善。

 

推荐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1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 2283391836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