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4个协作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建立市域内县(市)区对口协作机制,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重大举措。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观念,把对口协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按照全面协作、联动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县(市)区协作机制,合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据悉,2012至2015年,按照产业带动性和地域相连性,五城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与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建立4个对口协作组。其中,由福清市、鼓楼区组成第一协作组(福清市牵头),与永泰县开展对口协作;由马尾区、闽侯县组成第二协作组(马尾区牵头),与闽清县开展对口协作;由长乐市、台江区组成第三协作组(长乐市牵头),与罗源县开展对口协作;由仓山区、晋安区组成第四协作组(仓山区牵头),与连江县开展对口协作。
六大协作内容“对症下药”
市委要求,坚持以县(市)区统筹发展为目标,以产业联动、资源共享、乡镇结对、干部挂职、扶贫开发、环境共保为主要内容,逐步缩小县(市)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市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产业联动。承担协作任务的县(市)区要把握我市推进产业机构调整、城区“退二进三”的发展时机,鼓励辖区内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创意产业等向结对县转移。鼓励有发展实力的企业到结对县建立制造、采购或生产基地,培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连江、罗源、闽清、永泰等四县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积极提供土地和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双赢共兴”。
促进资源共享。各协作组要着力推动结对协作县(市)区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区要素进县域、县域要素补城区,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实行乡镇结对。建立乡镇结对制度,由协作组承担协作任务的2个县(市)区自行协商挑选出适合的乡镇(街道),与结对县乡镇实行“一对一”结对,重点从乡镇的产业发展、劳务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结对工作。4个结对县的乡镇结对率必须达80%以上(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可除外),并优先考虑老少边岛等贫困地区乡镇。
开展干部挂职。根据结对县发展对人才方面的需求,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选派福州市直单位干部到连江、罗源、闽清、永泰等四县挂职。同时,组织开展结对县(市)区之间、结对乡镇之间不同层面的干部互派挂职工作,特别是对老少边岛等贫困地区的村要选派干部下村挂职。充分发挥挂职干部传递信息、沟通工作、桥梁纽带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对口协作扎实有效开展。
助力扶贫开发。承担协作任务的县(市)区要积极参与结对县扶贫开发,协作双方可协商确定若干个贫困村开展协作定点扶贫,统筹资金、资源给予重点扶持。协作定点村应优先选择老少边岛等贫困地区。定点扶贫要立足村自然特点和比较优势,抓紧编制扶贫攻坚规划,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推进环境共保。加强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解决区域、流域环境问题,合力打造生态型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福州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