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的“年关”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临近年末,面对着工程结款、信贷还款、项目代理费、税费缴付、员工工资等一系列庞大的开销款项,开发商直呼“年关难过”。就连龙头房企万科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在万科售楼处被砸之后也表示“迎来上任以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经营民间借贷生意的刘萍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因为温州高利贷危机,原来放给开发商的款子,现在都要收回来。“我们给6家房地产公司放了款,现在我们派人都住在企业公司附近,企业一上班我们就到他们会计室门口坐着,他们有一点回款我们就要求分出一些。”
2011年12月19日,记者见到刘萍时,她一脸疲惫地告诉记者马上还要去江西的一家企业“蹲守”。“企业也不容易,跟我们一起守着的,还有要求结付工程款的建筑商和一些供应商,每个人手里都一堆单据。”刘萍苦笑道。
“开发商告诉我们结钱要到元旦之后了,”北京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工作人员孙竹告诉记者,原来开发商给代理公司结账是每个月一结,月初结账,从6月份开始拖到月末结账,最近三个月一直都没有结,现在还提出可以“以房抵债”,我们员工买房折扣为7折。
数据显示,多数房企销售额同比跌多增少。保利、中海、金地等龙头企业连续4个月下滑,降幅普遍在20%-30%之间。而一些中小开发商的销售额数据更是“相当难看”,有的企业甚至一个月也卖不出一套房。
“现在按照拟售价格卖出一两套房子,那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北京一中型开发企业总经理谢明告诉记者,产权转让虽然价格与销售价总额相加比低了很多,但如果有企业愿意接手,那相当于一次性卖出上百套房子,“这笔钱对我们来说是渡过年关的救命钱。”
抱着侥幸“死扛”
对于开发商来说,“死扛”或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如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对媒体表示的那样,“再熬半个多月,就能熬到新的财务年度,房企到时也会有新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