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期待
让配套建设跟上理念步伐
另一方面,在采访中,业内人士也坦言,虽然规划日渐清晰,且大福州格局也愈发合理,但“步伐并不大”却是客观事实,因此许多人对此次规划更多地表现出理性和淡定的态度。“城市化进程,并非单纯的城区面积扩大、多建高楼,或者把周边县(市)囊括进来,而是工业化甚至产业化的进程。”王阿忠解释道,例如福州多中心发展,就要求各个次级中心都有主流产业,进而得到产业支持,让人们安心在次中心居家工作,“为什么现在许多周边县(市)的人要来福州买房,因为他们工作在福州,而工作落户福州的原因就是周边县(市)产业化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正因此,本次《意见》中也明确提到:福州市将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市、县(市)两级共同投入、共享收益,统筹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产业、市场、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另外,统筹产业布局、交通布局、市场布局、港口布局、社会事业项目布局,推动更多的生产要素向周边县(市)集聚。
同时,在硬件配套上,为实现多中心格局发展,福州市还欲将轨道交通向福清、长乐等周边县(市)延伸,构建对外联接快速、组团之间便捷、城区内部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一旦配套成熟了,企业发展了,让更多资源合理的分散在周边,而非集中于市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中心发展。”郑景枫最后说,但这一切需要时间,在充满期待的同时,也需理性看待。(记者 宋宝麟 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