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广场传奇
东方广场之名源自香港董氏集团的东方海外公司,而周凯旋当时则是董氏集团旗下一家公司的董事,负责中国投资项目。
1993年,周凯旋抓住了机会,把东长安街及王府井地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一并吃下,提出了全面开发东方广场的计划。
那时周凯旋为东方海外寻找地产投资项目,找到了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却被告知,儿童电影院不能单独开发,整个东长安街及王府井地区都属于统一规划,必须要将周围1万平方米的面积整体开发。
出乎意料的是周凯旋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就是将王府井至东单“金街”与“银街”之间的10万平方米的地段全部拿下,计划开发的项目名称就叫“东方广场”。
毫无地产开发经验的周凯旋在日后分析自己当初的投资意识时这样说:“财富机会只会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
周凯旋为东方海外带来的东方广场计划在香港引起了轰动,当时还是东方海外董事长的董建华亲自出面,邀请多家地产商合作,其中就包括“首富”李嘉诚。
众所周知,王府井是北京最繁华、历史最悠久的商业区,在这样的黄金地段想找一间铺面都难于登天。香港一位地产人士甚至称,谁拥有王府井一幅土地,谁就拥有了一座金矿。
在之后,就如传说中那般,周凯旋只用了几分钟时间,说服李嘉诚买下这个项目,投入20亿美金打造一流的商业中心,而她则取得了4亿港币的酬劳。
但处于最敏感地段的东方广场,一直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作为李嘉诚投资的亚洲最大建筑群项目,东方广场历经北京高层建筑高度限制、“钉子户”麦当劳、陈希同王宝森贪污受贿案、开发中撞见古迹等一系列风浪,工程过程起伏变幻,国内国际的舆论绵延不绝。
虽一路逆境,但在李嘉诚的不懈努力下,东方广场终于修成正果。1996年开始走上顺利的轨道,2004年项目全部竣工,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占有60%股权,其内地合作伙伴拥有40%股权。
2008年起,李嘉诚开始一系列资本操作,通过其1993年在香港成立的汇贤控股、以及1994年于境外成立的HuiXianCayman,接收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持有的北京东方广场公司60%的股权。
而后,李嘉诚再通过汇贤控股向北京东方广场公司注入资金2.7亿美元,买下东方广场公司境内合作伙伴在土地使用期限内的租金收益权,汇贤控股因此拥有北京东方广场未来38年的全部租金收益权限。
汇贤控股则由6家投资机构组成的财团控制,长江实业拥有33.4%的权益、和记黄埔17.9%、中国银行19.8%、中国人寿19.8%、东方海外7.9%、和记黄埔的联营公司Cranwood1.2%。
时至今日,东方广场已经是北京最好的商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并成功于2011年4月29日在港交所通过REITs方式上市,集资总额超过人民币100亿元。
上市后的汇贤房托市值介于人民币262亿元和279亿元之间,而通过REITs方式上市,李嘉诚在不失去对东方广场控制权的情形下,最大程度套取现金。
东方广场将近二十年的传奇并未尘埃落定,而李嘉诚在内地的房地产发展道路也依然充满想象。